總統賴清德昨在520就職一週年談話拋出政府將成立主權基金,打造國家級的投資平台。對此,外交部長林佳龍今(21)日表示,這包括人才互補,資金又能互相投資,台美關係就更強、更有韌性。他也提到關稅議題,強調一定會談出對台灣有利、合理的關稅。
林佳龍今下午與媒體茶敘,並表示,他擔任外交部長時,曾請教賴清德外交部的重點工作,包括價值外交、經濟日不落國,就是其施政理念;因此,他也提出總和外交的概念,並發展出「三鏈戰略」。
持續更新:遇到王毅說什麼?林佳龍:我一定跟他握手 若手收回去是他的問題
林佳龍說明,價值外交是「全球民主價值鏈」,讓台灣更具民主韌性;同盟外交是「印太第一島鏈」,讓台灣更安全,由於台灣佔據關鍵戰略位置,若中共突破後就會進入太平洋,恐會是美中直接衝突;經濟外交則是「非紅供應鏈」,讓台灣更不可或缺,而台灣跟哪個供應鏈結合也會影響世界供應鏈重組。
林佳龍提及,外交部入口處擺設調整,以前都是邦交國國旗,現在則加上理念相近國家的國旗,包括G7美國、日本、加拿大、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以及印太一、二島鏈包括韓國、菲律賓、澳洲、紐西蘭,當然也包括印度。他說,這是總和外交的戰略圖像。

針對關稅議題,林佳龍強調,一定會談出對台灣有利、合理的關稅;至於投資上,則是要打造台美聯合艦隊,「台灣投資美國隊,美國投資台灣隊」。
至於賴清德也提出「主權基金」,林佳龍表示,這不是說科技合作,而是人才互補,資金又能互相投資,台美關係就更強、更有韌性。他說,很多產業都充滿機會,包括半導體、AI、機器人、量子科技、能源。
媒體詢問,美國前總統拜登提出「友岸外包」,而美國總統川普則推動「美國製造」,是否代表台美合作沒機會?林佳龍回應,台美在產業上是互補關係,合則兩利、分則兩害。他說,川普關稅政策還不確定最後結果,有很多不確定性,而台美之間對應關稅談判,包括逆差如何縮小、降低非關稅貿易障礙、增加對美國投資,同時也會做好出口管制避免洗產地。
林佳龍表示,台美之間有一些產業可以在第三地發展,如菲律賓、瓜地馬拉、巴拉圭都是很重要的第三國合作。他說,不可能每個產品都在美國製造,美國把AI作為重點跟中國抗衡,而AI軍備競賽台灣舉足輕重;國防產業則有分工合作關係。

外交部長林佳龍今與媒體茶敘,說明過去1年外交工作的推動及展望。 圖:張良一/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