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六(7/26)即將登場首場「大罷免」投票,罷免投票對象有24名國民黨籍立法委員及新竹市長高虹安,創下台灣民主政治史上最多罷免對象的投票,外界屏息以待這次的投票結果:隨著投票時間逼近,發起罷免行動的公民團體全力最後衝刺以提高「贊成罷免」票數,被罷免的一方也竭盡所能動員支持者投出「不贊成票」,可以說這次罷免投票規模不但是史上之最,更可能創下史上罷免投票人最多的紀錄。持平而論,這場「大罷免」投票不是一場政治鬧劇,更不是政黨間的競爭報復,這是攸關著台灣政治發展的投票,結果勢必牽動著立法院席次可能的變化,同時更會對我國民主憲政帶來關鍵性的影響。
大罷免汰除親中、無序、不適格的國會議員
持續更新:罷團律師:若罷免藍委沒成、不只滿血回歸 還拿了無敵星星
過去一年,兩大在野黨國民黨與民眾黨聯手推出許多違背常理的法案,從違憲的國會擴權法案到刪凍預算意圖癱瘓政府的動作,甚至在沒有實質討論通過多項具爭議的修法,不只引發立院朝野衝突,更讓社會大眾憤怒不已,去年5月開始的一系列「青鳥行動」已敲下對藍白在野勢力不滿的警鐘;然而,多位藍白立委不但沒有傾聽民意,還直接對撞公民社會,那種「當選最大」的氣焰,再加上在立院的狂妄言行更為猖狂,進一步激化公民推動罷免的意志,今年初國民黨原本自信滿滿、悠然自得的輕視態度到「以罷制霸」違法連署不成案,如今每個被罷免成案的黨籍立委無不坐立不安,顯見國民黨與民意的距離之遠。
國民黨陷入的困境其實是自己使然的,主要原因有三,首先,難以割捨與中國的糾結,多位黨政高層發表親中言論,甚至毫不避諱前往中國與中共高層交好,就連黨團總召傅崐萁多次進出中國,「親中」的行徑就連藍營支持者都看不下去。第二,這並不是台灣首次「朝小野大」的局面,過去可以理性監督,現在卻是無序戰鬥,甚至通過違憲法案、亂砍預算,「為了反對而反對」讓中間選民更為厭惡。第三,幾位初任的藍營立委荒腔走板的問政表現,表面上雖然是青年形象,但卻呈現「不適格」的一面,聽黨話、跟黨走、缺乏自主,加劇了年輕族群的負面觀感。「親中」、「無序」及「不適格」成了藍營立委的罩門。
確保台灣民主憲政 投下贊成讓國會Restart
罷免權是憲法賦予人民的基本權利,中華民國憲法第17條及133調都明文規定了人民擁有罷免權之行使,選舉跟罷免都是人民的政治權利,主要的核心價值就是以民意為依歸,人民行使這些權利符合了民主憲政精神,罷免的目的便是要促使公權力自我警惕,人民可以透過該權利來監督及汰換不適任的民選公職人員。以此來看,由公民團體自主發起的「大罷免」,這是人民對立法院的問責行動,結果不只是讓台灣政治版圖再次洗牌,也是公民與民主之間連結的重要時刻,可以想像,過去這一年藍白立委跋扈的模樣,倘若罷免結果不如意,那將進一步削弱公民社會對民主運作的監督能力,同時也凸顯出這次「大罷免」的重要性。
這場由公民團體發起的大罷免行動,7/26這一天是「行使民主權利來確保民主」的投票,有罷免選區的選民,身為中華民國、愛台灣的國民,應當出門投下「贊成票」,方能抵擋藍白「以民主破壞民主」的亂象,過去一年多,藍白兩黨通過違憲的國會擴權法案,甚至進一步修改《憲法訴訟法》導致憲法法庭淪為不法受理的法庭,勢必衝擊我國的民主憲政運作。基於此,藍白在野黨利用國會多數破壞憲法體制,其實就是利用民主反民主,倘若大罷免失敗了,傷害的是台灣民主憲政,得利的是中國對台拉攏操作,為了確保台灣的民主韌性,7/26這場大罷免投票至關重要,由人民決定讓立法院「Restart」。

兩大在野黨國民黨與民眾黨聯手推出許多違背常理的法案,從違憲的國會擴權法案到刪凍預算意圖癱瘓政府的動作,甚至在沒有實質討論通過多項具爭議的修法。 圖:張良一/攝(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