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同歐盟指委會主席范德萊恩所提:歐中目前需要有三點:一、平衡歐中經濟關係;二、去風險化(derisking);三、推進包含氣候等全球議題的外交關係。 根據《Politico》所言,歐中有 99 個問題 北京峰會 1 個也解決不了。面對中國產能過剩、削價競爭、繼續補貼,歐盟能耐中國何?

今年是歐中建交五十週年,歐盟理事會主席柯斯塔(Antonio Costa)、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以及歐盟外交暨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Kaja Kallas)將於本週前往中國,出席週四(7 月 24 日)在北京舉行的歐中峰會。

歐中有99個問題 北京峰會1個也解決不了

歐中峰會向來由歐盟和中國輪流主辦,但今年稍早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拒絕歐盟邀請訪問布魯塞爾,現在原定兩日的北京峰會已減少為一日,外傳,習近平出席峰會的可能性很低,將由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

精選報導:專論》日本參議院選舉 執政聯盟未能過半大敗 參政黨大有斬獲

不過,習近平還是有可能與范德賴恩和柯斯塔會晤。

這一切都顯示歐中關係的緊張,正如《Politico》一篇分析文章所指出:「布魯塞爾和北京之間有 99 個問題,但即將到來的高層峰會一個也解決不了。」

去年歐盟對中國生產的電動車加徵關稅,北京則對歐洲酒類徵收報復性關稅。6 月歐盟限制採購中國醫療器材,現在中國也採取類似措施以為報復。

2019年中國政府對產業補貼金額超過國防支出。(圖/報呱製圖)

產能過剩、削價競爭、繼續補貼 歐盟能耐中國何?

上週范德萊恩歐洲議會針對歐中關係發表演說,總共有三點:一、平衡歐中經濟關係;二、去風險化(derisking);三、推進包含氣候等全球議題的外交關係。

其中第二點,強調「加速去風險」。儘管重申歐盟對中國是「去風險不是脫鉤」,但談到一系列中國的非市場行為從中國政府補貼的產能過剩到削價競爭、對外國公司的「系統性」歧視、出口限制等。

范德萊恩指出 2024 年中國對歐盟國家的貿易順差達 3,000 億歐元。在中國市場的公開採購的招標中,「中國製造」的商品和服務,自動獲得20%的價格優勢。歐盟公司在中國的市占率不斷下降。

范德萊恩也提到中國用稀土作為「經濟槓桿」(economic leverage)。雖然范德萊恩沒有說明經濟槓桿是甚麼?但這意味著中國可以透過主導稀土,規避制裁從而交換自己要的東西,進而脅迫他國屈從。美國晶片開放即是一例。

習近平若不出席峰會 范德萊恩和習近平仍會見面

此外,范德萊恩也表示,中國迴避規則的「手段獨特」,「能向全球市場傾注補貼的過剩產能,這不僅是為了提振自身產業,也是為了扼殺國際競爭」,這些長期問題,都為即將到來的北京峰會投下陰影。

歐盟智庫布魯塞爾經濟暨全球研究所(Bruegel)資深研究員賈西亞-艾雷洛(Alicia García-Herrero)表示:「習近平不僅不來布魯塞爾,甚至不會在北京露面⋯⋯這太丟臉了,要是我的話,我發誓死都不會接受這種事。」

賈西亞-艾雷洛並且說,「作為歐洲人,我的建議是——別去,別接受這種狗屁。」

不過根據中國《人民日報》7 月 22 日釋出的消息,第二十五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將舉行,似乎范德萊恩有可能與習近平會面

俄烏戰爭:歐盟挺烏克蘭、中國力挺俄羅斯

除了貿易,烏克蘭戰爭也嚴重損害歐中雙邊關係,因為中國在外交和實際行動上都支持俄羅斯。本月初,卡拉斯與中國外長王毅在布魯塞爾舉行長達四小時的會談,被描述為「相互尊重,但氣氛緊張」,正顯示局面之緊繃。

週四的峰會也是歐盟對外事務部(EEAS)負責亞太區域的主任關史東(Niclas Kvarnström)最後一次以此身分活動。

他是歐盟對中關係的首席設計師,峰會過後將辭去亞太區域主任一職,返回本國瑞典,歐盟對中事務將隨他的離去而出現重大知識缺口。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左)2024年訪法,與法國總統馬克宏(中)、歐盟執行委員會主席范德賴恩舉行三方對話。圖/instagram.com/ursulavonderleyen

北約司令:與俄羅斯與中國的全面性衝突 剩下18個月準備

不僅是歐盟必須對中國去風險化,與歐盟國家高度重疊的北約組織,也面臨中國的挑戰。

新任北約盟軍最高司令格林克維奇將軍(Alexus Grinkevich)接受德國媒體訪問時表示,歐洲只有一年半(18 個月)的時間來應對可能最壞情況,也就是歐洲將與俄羅斯和中國爆發全面性。

格林克維奇說,2027 年可能是危機之年。

作者:王雪琍(報呱特約主編)

本文轉載自報呱

參考新聞來源:

2025/07/22 《人民日報》 第二十五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將舉行
2025/07/19    Common Space EU(歐洲共同空間)    A shortened EU-China summit on Thursday will be a test for both sides
2025/07/09    Politico EU(政客雜誌歐洲版)    The EU-China summit will lack deliverables. Xi may not attend. So why even go?
2025/07/08 范德萊恩歐洲議會針對歐中關係發表演說
2025/07/05    RFI(法廣)    Trade relations hang in the balance as China’s top diplomat tours Euro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