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導,曾被美國海軍寄予厚望的HALO「光環」空射型高超音速導彈,近日傳出研發計畫已宣告終止。這款原本定位為航母打擊群「反航母主力武器」的導彈,從立項到研發遭取消,前後僅維持短短三年時間,最終因軍方高層擔憂成本過高,選擇提前下馬。此舉也讓美國海軍固定翼艦載機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恐將在「高速度、高突防」的空射型反艦導彈領域出現尷尬空白。

據《騰訊新聞》報導指出,HALO「光環」導彈原計劃由F/A-18E/F「超級大黃蜂」戰機掛載,目標是加強美國海軍航母打擊群的對陸打擊與反艦突防能力,特別是針對中國海軍航母編隊的潛在威脅。儘管項目遭到叫停,HALO在設計理念與戰術運用思路上,仍被部分軍事專家視為符合未來戰場需求,對其他國家的裝備研發亦具有參考價值。

相較之下,中國在高超音速武器領域已逐步形成多樣化體系。從「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東風-26」反艦型彈道導彈,到可由轟-6K、轟-6N掛載的2PZD-21空射型高超音速導彈,以及055型驅逐艦配備的「鷹擊-21」高超音速反艦導彈,解放軍已經實現了多平台投射的布局,持續擴大遠距精確打擊範圍。

然而,報導中指出值得注意的是,解放軍目前尚缺乏一款與HALO「光環」體型相近,能由殲-11、殲-15與殲-16等重型戰機掛載發射的戰術型高超音速武器。現役2PZD-21雖具備空射高超音速能力,但因體積與重量較大,僅能由轟炸機攜帶,單機掛載量受限於2至4枚,限制了戰術靈活性。

美軍之所以重視HALO「光環」,正是因為雙發戰術型艦載機比轟炸機更適合航母運用,若能搭配高超音速導彈,將有效提升航母戰鬥群的反艦與對陸攻擊力。如今「福建艦」等中國新型電磁彈射航母即將服役,殲-15T等四代半重型艦載機未來將擁有更大的彈藥掛載能力,也為中國發展戰術級空射高超音速導彈提供了現實基礎。

報導中另外提到,俄羅斯已透過米格-31戰機,實現「匕首」空射型高超音速導彈的掛載與發射,儘管外界對其實戰效能仍存疑,但此類武器的出現,無疑拓展了空軍及海軍的作戰彈性,對中國海軍而言亦是一項值得關注的技術路線。

隨著「福建艦」等新型航母陸續形成戰鬥力,解放軍固定翼艦載機的最大起飛重量將不再受滑躍甲板限制,未來不僅可以搭載更大、更遠射程的導彈,也有望填補目前尚無適用的高超音速武器空白。特別是在反航母作戰需求日益迫切的背景下,針對戰術級艦載機量身打造的空射型高超音速導彈,或將成為中國下一階段武器研發的重要方向。

當下,殲-15系列艦載機主要搭載的「鷹擊-83」和「鷹擊-91」反艦巡航導彈已經使用多年,戰術彈藥需要更新換代。報導分析,伴隨高超音速武器成為全球軍事發展趨勢,能由戰術戰鬥機攜帶的中小型空射高超音速導彈,無疑將成為解放軍下一階段的重點研製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