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 9 月 1 日起強制所有企業與勞工繳納社保,最高法院更以司法解釋封死任何「不繳協議」。北京將此描繪為「保障勞工、健全制度」的歷史性改革,但實際上,這場新政更像是一次將財政壓力轉嫁給全民的強制運動。
中國的社保費率在全球屬於最高水準。企業必須額外負擔員工工資的三至四成,遠高於德國等已開發國家的三成左右。對本就掙扎求生的中小企業而言,這樣的成本不啻於斷頭刀。近期東莞、深圳等地已傳出工廠關門潮,小商戶也不斷抱怨無力負擔。網路上廣為流傳的「包子鋪因要替五名員工繳社保而被迫關門」案例,就是這種壓力的縮影。
勞工本應是社保制度的受益者,卻成了最大的受害者。低薪族群在繳納高額社保後,實際所得大幅縮水,有人甚至形容自己「倒貼錢上班」。年輕世代則普遍不相信能領到遙遠的退休金,紛紛選擇退保或乾脆「躺平」。對他們而言,所謂的「全民保障」根本就是另一種變相稅收,把辛苦的工資榨乾。
國際社會普遍將此視為「飲鴆止渴」。中國社保基金早已因人口老齡化和財政挪用而風險重重,如今強制加收,短期或許能填補資金缺口,但長遠看只會加速企業倒閉、勞工消費緊縮,進一步惡化中國已陷入的通縮困境。中國社科院的官方預測更令人不安:2030 年基金赤字,2035 年全面破產。
中共把社保描繪成「社會穩定器」和「全民安全網」,然而現實卻是:它既無力保障勞工,也無法刺激消費,只是將企業與勞工推向絕境。這場新政不僅無助於經濟復甦,反而可能成為引爆社會矛盾的導火索。中共當局口中的「全民安全網」,很可能正是壓垮中國經濟與社會穩定的最後一根稻草。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