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軍方近日出現重大人事異動,美軍退役中將凱恩(Kane)獲總統川普重新啟用,出任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成為美國軍方實質上的最高指揮官。此人事案已獲參議院以 60 票贊成通過,凸顯其在軍政界的影響力,也引發外界對未來中美軍事關係走向的關注。

根據中國媒體《栗子評述》報導,凱恩背景不容小覷,曾任中情局軍事事務副主任,涉足多起特種作戰行動,亦被視為川普的親信。觀察人士指出,這樣的任命符合川普偏好用「忠誠」高於「專業」的用人邏輯,對軍事路線的轉變恐將帶來深遠影響。

然而,凱恩在提名聽證會上卻出人意料地表態,美軍當前正面臨嚴重內部問題,應設法避免與中國爆發正面衝突。他強調,美軍並非萬無一失,在軍事技術與實戰準備上已無法全面壓制中國。

中國2025國防支出約1兆7846.65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7.7兆元),擴軍威脅周邊國家。圖為解放軍雙航母戰鬥群。 圖 : 翻攝自獨聞

美軍近年確實狀況頻傳,從 F-35 戰機接連墜毀、造船能力下滑、到航艦維修進度嚴重落後,再加上紅海局勢升溫導致調度受阻,使得美軍疲於應對。反觀中國軍力突飛猛進,六代機、高超音速導彈、兩棲攻擊艦與電磁彈射航母陸續亮相,展現出強大現代化實力,與美軍差距正持續縮小。

儘管北京多次強調國防政策屬防禦性質,並無挑戰美國霸權意圖,但其硬體與工業實力的積累,對美方無疑形成壓力。而中美雙方近期在「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會議」中達成多項共識,展現合作姿態,亦反映雙方有意降低軍事誤判風險。

美國國防部長皮特·海格塞斯(Pete Hegseth)。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不過,美國防部長海格塞斯近日卻簽署秘密文件,將中國列為「唯一緊迫威脅」,並明示將「阻止中國統一」。此舉遭中方批評為重大的戰略誤判。中國國防部強調,若中美爆發衝突,美方將面臨無可承受的後果。中方並強調,對於台灣問題「沒有任何妥協空間」,若美方仍抱有幻想,恐將導致衝突升級,得不償失。

儘管中美軍事競爭日益激烈,但從凱恩的表態看來,美軍高層內部也清楚意識到實力平衡已生變。未來如何在強化國防與避免戰爭間取得平衡,將成凱恩主政後的重大挑戰。中國媒體指出,凱恩的態度與行動將成為觀察中美關係走向的關鍵指標。他若能在鷹派壓力下,推動更多務實對話與風險管控機制,或許能為這場大國角力找到新的出路。

美軍遠程ATACMS導彈。   圖:翻攝自X/Battles Ins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