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等關稅,企圖為過去運行 80 年的世界經貿秩序大幅整形;但其快速搖擺的態度,讓全球政府與企業陷入未知,身處供應鏈一員的台灣該如何應對這場史無前例的危機?
「美國製造」無異是其中一項不合理卻必須面對的規則。輸美產品大宗的資通訊類產品、汽車零組件、紡織、製鞋⋯⋯業者第一反應都是抗拒美國製造,但也認為儘管談判未定,但至少「10+N%」。一紡織業總經理直言:「我們毛利僅個位數,進美國的成本我們受不了,10%關稅也撐不住,若再加個5%就崩盤了。」
「我們絕對不會去,去美國活不了!」電源供應器大廠總經理斬釘截鐵地說,並認為:「我預期客戶不會叫大家再搬廠了,大家都累了。」
台廠西進中國,是其躍升為世界工廠的前期功臣。一位筆電代工大廠副總經理緬懷地表示,20幾年前,中國政府對台商提供各種補貼,且當年台灣筆電代工出貨樂呵呵,每年有 10%以上、甚至 20%成長率。
如今,筆電市場榮景不再,在供應鏈韌性要求下,筆電代工大廠產能多已分散至東南亞,「新據點都有產能填不滿、虧錢可能性,何況再前進美國?」這位副總直言。如紡織業主所言:「叫我不賺錢可以,虧錢萬萬不能。」
「就算只是課徵 10%的基準關稅,我們也扛不住。」外銷車燈到美國的大億總經理莊智清也吐苦水。
當總統賴清德公開表示,要以零關稅為基礎跟美國談判後,汽車業急得跳腳。車輛公會理事長李建輝立刻召集緊急會議喊話,連同7大整車廠聯合提醒政府,可先從非貿易關稅的貨物稅開始談,不要立刻掀底,零關稅衝擊太大,汽車供應鏈可能就此「滅頂」。
三陽董事長吳清源認為,美國總統川普在意的是貿易逆差,而台灣對美國出口產品中,汽車及零件占不到 2%,同時間,台灣政府若將關稅降為零,將導致相關就業人數高達 30萬人、牽涉 2,500家上下游工廠的汽車產業,會整個瓦解。
「汽車是台灣工業之母,若實施零關稅,產業鏈恐怕一夕間覆滅!」吳清源認為事態嚴峻。道理很簡單,200萬元價格帶的美國進口車,一旦零關稅,售價立刻降至 160萬元,消費者可能願意改買美國進口車。
不僅如此,過去在台組裝的日系車也可能改採直接進口,不在台灣生產汽車零組件、組裝汽車。當品牌母廠選擇直接進口,不需要協力廠,無須提供技術研發,也不用進行產品驗證,「協力廠就地失業。」李建輝表示,一旦市場都被進口車取代,「我們有再好的車用零件和系統也無法發揮。」
在科技業的部分,雖台積電擴大在美投資,但封測廠不一定採取同樣動作,美國封測業沒有像晶圓廠這麼普及,赴美設廠,供應鏈、人才數量挑戰大,「關鍵是封測產業的毛利,沒辦法跟晶圓廠比,所以我們要很謹慎。」封測廠財務長如此吐露真心話。
看來,就算台積電、鴻海等電子五哥陸續宣布赴美設廠投資的計畫,但對多數科技製造廠而言,「前進美國」不到最後一刻,絕不鬆口。
90天的談判期開始,台灣與美國已經啟動協商,美國在意的不公平貿易條件、匯率控制等因素,也將挑戰國人長期以來仰賴出口的經濟思考;但如同台灣經貿談判老將鄧振中所說,對於接下來的調整,「我們很難適應,但我們也必須適應。」
( 本文獲今週刊授權轉載,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478期)
26歲賺到上億,卻死在這波暴跌!少年股神懺悔:開最大槓桿賭反彈,帳戶每天斷頭...短短幾天,九位數歸零
https://btoday.cc/7f8gdn
股市血流成河,巴菲特卻狂賺 119億鎂!股神 2筆交易「連子孫都滿意」:傳家寶級投資 5心法,散戶照做也能贏
https://btoday.cc/7f8g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