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帕颱風讓台灣天氣未見穩定之時,又傳出下週有新颱風生成的可能。氣象專家吳德榮與氣象職人吳聖宇皆指出,下週恐有新熱帶系統生成,時間可能落在7月22日至23日之間,潛在路徑仍具變數,但以歐洲系集預測來看,從台灣東側北轉、暴風圈侵襲北台灣的機率仍達40%,民眾務必保持高度警覺。
吳德榮在「洩天機教室」說明,目前最新歐洲模式顯示,薇帕颱風中心自今(19)日至下週三(23日)將通過巴士海峽進入南海,最終可能登陸廣東地區。受其外圍環流與季風低壓共同影響,東半部與屏東一帶將持續出現「大量降雨」,沿海與高山也須提防強陣風。
延燒焦點:驚!野柳「女王頭」要斷了?超長新裂痕曝光 專家說話了
不僅如此,模式也顯示,下週在季風低壓內將有「另一熱帶系統」逐漸發展。吳德榮指出,從歐洲系集模式50次模擬結果來看,最可能的路徑是從台灣以東北轉,北台灣被暴風圈掃過的機率目前估計為40%,雖比先前略降,但仍屬偏高水準,應密切觀察後續變化。他強調,預報模式仍在持續調整,系統是否發展成颱風尚無定論,但變數很大,不宜掉以輕心。
吳聖宇則於臉書「天氣職人-吳聖宇」專頁表示,明日(20日)薇帕將逐步遠離,改由港澳與廣東沿岸受其直接影響。不過台灣仍受東南風影響,東部、恆春與南部地區仍有短暫陣雨機會,尤其台東山區累積雨量仍有可能達到豪雨等級,西半部午後亦有局部熱對流雷陣雨,提醒民眾留意突發大雨。
展望下週,吳聖宇指出,台灣將進入季風低壓活躍期,「未來一週到7月底、甚至8月初,整體天氣型態將不穩定,降雨機率高,各地仍有較大雨勢發生可能」。他補充,目前預報資料顯示,下一個熱帶擾動系統最有可能於「台灣以東至琉球附近」生成,發展時點預估為下週二、三(7月22日至23日)之間,是否成颱或影響台灣天氣,需等系統結構成形後才能判斷。
吳德榮與吳聖宇皆提醒,由於模式變化頻繁、資料尚未穩定,相關預測仍具高度不確定性,呼籲民眾與有旅遊、戶外行程者,密切注意氣象局與專業預報單位的即時更新資訊,妥善規劃行程與防災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