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
台中垃圾山的真相:當焚化爐被當成「賺外快」工具,市民垃圾無處可去
2025.11.22 | 06:18
台中大里掩埋場的「垃圾山」不是突然形成的,而是長期結構性失衡的結果。台中三座公有焚化爐—文山、后里、烏日—本就處理量能不足,連市民的家戶垃圾都無法消化;然而,在這種本務已經吃緊的情況下,台中市環保局卻長期、大量承接外縣市垃圾與一般事業廢棄物,形成嚴重的制度性倒置。結果就是:市民的垃圾堆在大里,焚化爐卻忙著替外地與業者「代工」。《廢棄物清理法》第 28 條規定得非常明確:焚化爐必須優先處理本市家戶垃圾;只有在本務處理完畢,且仍有剩餘量能時,才可協助外縣市家戶垃圾,最後最後,才是一般事業廢棄物。然而,台中的實際作法卻恰好反過來:先燒一般事業廢棄物,再燒外縣市垃圾,最後才輪到台中市民的垃圾。這不只是行政治理的錯置,更是對市民權益的輕忽。從資料可清楚看出其嚴重程度。以后里焚化廠為例,2018 至 2021 年,每年一般事業廢棄物僅不到 2 萬公噸;但從 2022 年開始急速飆升,2024 年竟暴增至 12 萬 7619 公噸,是前一年的兩倍以上。2025 年截至 9 月底,已超過 9 萬公噸,幾乎追上前一整年。烏日焚化廠更呈現同樣趨勢。該廠 BOT 期滿後於 2024 年由市府環保局自行營運,結果一般事業廢棄物焚燒量較 2023 年增加兩倍以上;2025 年甚至在僅統計至 9 月時就比 2024 全年多燒 12,125 公噸。更驚人的是,烏日廠焚燒外縣市垃圾的量在 2024 年暴增三十倍。僅后里與烏日兩廠,去年合計燒掉外來垃圾 24.5 萬公噸—其量已相當於大里掩埋場垃圾山(38 萬公噸)的六成。換言之,台中焚化爐正全力幫別人燒垃圾,而台中市民的垃圾卻因此被迫堆積如山。這已非單純的管理失當,而是公共資源被錯置使用的重大治理問題。為何台中會吸引如此大量的一般事業廢棄物湧入?答案其實非常制度性:台中的焚化費率太便宜了。從 2015 年至今,台中市一般事業廢棄物焚化費用始終維持每公噸 2250 元,為全台最低之一,而且「不分重量、不分體積」。相比之下,台北市為每噸 3603 元;高雄市則依重量與體積分級,最低約 3150 元、最高可達 6300 元。對清運業者而言,這樣的價差意味著:左手向客戶收上萬元處理費,右手只需付台中 2250 元即可;成本低、利潤高,自然大量傾向湧入台中。在費率長期沒調整、量能不足又欠缺控管的制度下,外縣市垃圾與一般事業廢棄物湧入台中,幾乎是可預期的結果。令人遺憾的是,代價卻由台中市民承擔:自己城市的家戶垃圾無處可燒,只能堆在大里掩埋場,形成巨大的環境風險與社會不信任。盧秀燕市長在議會質詢時,承諾「會檢討,該調就調,台中正處垃圾艱困時刻,不該燒的就不該燒」。然而,制度性失衡已延續十年以上,改革不能停留在口號;費率、量能、優先順序、外縣市管制都需要一次到位的制度盤整。因此,筆者呼籲台中市的公有焚化爐應回到公共本務,不應成為清運業者的套利工具。垃圾處理是城市治理的基礎工程,更是城市永續韌性的根本。唯有正視問題、恢復制度秩序,台中才能真正從垃圾危機中走出來。
最新留言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