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政府高喊要成立「SMR國家隊」,核安會還特別編列預算,要推動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研究與法規建置。但一看數字,真讓人笑出來。
韓國投入的是四千億韓元,折合新台幣八十億;台灣的計畫呢?四年八億。要靠八億建立法規、培養人才、縮短開發時程,還能發展國家級技術,簡直是靠信仰運作的核能奇蹟。
很顯然,這個政府根本沒打算自己發展SMR技術。這套路,風電國家隊早演過。從風機到葉片,台灣技術都做不起來,最後,還是外國供應商賺走大錢。如今核能更高階、更嚴格的領域,怎可能靠「國產」突圍?
所以,這個國家隊或許只是為核電民營化鋪路、補助幾個可「台製」的零組件開發的包裝手法。說白了,SMR國家隊,只剩補助沒有技術,政治利益與產學補助又將開展新局。
至於核一、核二、核三能否延役、核四會不會重啟?就別想太多了—那只是拿來喊口號的政治煙幕而已。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