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總署(IEA)在COP30期間發布《2025年世界能源展望》(World Energy Outlook 2025),以三大情境描繪未來能源轉型的路徑。無論情境如何變動,有一點幾乎完全一致,那正是全球正邁向「全面電力化的時代」。
首先,IEA指出,全球能源服務需求在未來數十年將持續攀升,尤其是資料處理、AI與雲端運算對電力的需求暴增,使電力成為能源安全的新核心。傳統石油與天然氣供應風險並未消失,但新的脆弱性正在形成,尤其是關鍵礦物供應鏈的高度集中,使能源安全更具地緣政治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電力需求的增量遠超總能源需求的增量。投資者也已嗅到趨勢:全球能源投資已有一半流向電力供應與終端電氣化。雖然目前電力僅占最終能源消費的20%,但已支撐全球40%以上GDP的部門,也是多數家庭的主力能源。
然而,電力時代真正的瓶頸並不在發電,而在電網與儲能。自2015年以來全球發電投資成長近70%,但電網投資只跟上不到一半。當再生能源迅速擴張,而輸配電系統卻無法同步升級,能源安全反而可能面臨新的不穩定。
在所有情境中,以太陽光電為主的再生能源都是成長最快的能源來源。「現行政策情境」預估太陽光電至2035年新增量達每年540GW;「已公布政策情境」雖因美國政策變動使部分預期下降,但全球再生能源擴張趨勢並未逆轉,發電占比將在2035年突破一半,到2050年將達到三分之二。
能源效率則是另一個被忽視的危機。IEA指出,全球能效提升速度自2019 年後下滑至年平均僅1.3%,距離 2030年「年提升逾4%」的杜拜宣言目標相差甚遠。工業能效停滯、老舊電力系統運轉增加、政策落後於技術發展,都是背後原因。
IEA的訊息很清楚:「發電不是問題,電網才是關鍵;技術不是問題,政策才是核心。」世界正站在「電力時代」的關口,而我們準備好了嗎?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