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藍白陣營頻頻操作「高雄垃圾山」議題,然而事實是,高雄市府在短時間內即完成清理與後續處置規劃,證明地方政府只要制度健全、資源到位,問題並非無法解決。與其持續以政治攻防消費地方治理,不如回到全國廢棄物管理的結構性挑戰。
事實上,垃圾山並非高雄專屬,而是多年累積的全台性問題。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台中市近年出現的「廚餘堆谷」與多座未及時處理的垃圾堆置點,已對環境衛生與社區安全造成壓力。這反映的不只是個別縣市的管理疏漏,更突顯台灣在垃圾減量、焚化爐更新、廢棄物回收能量與地方協作上的不足。
如果中央與地方只在彼此攻訐、互相切割責任,廢棄物治理永遠無法進入系統性的改革。真正需要討論的是:台灣是否建立起跨縣市的調度平台?是否啟動焚化設施的汰舊換新與大型區域化規劃?廚餘資源化、堆肥與生質能源系統是否能獲得穩定投資?再者,地方政府是否能定期公開堆置量、去化進度與環境監測資料,讓民眾不必靠爆料才能得知真相?
把焦點集中在單一城市,既遮蔽了問題,也無助於改善。重要的不是「哪裡有垃圾山」,而是「台灣如何避免下一座垃圾山」。因此,唯有以制度治理取代政治口水,才能真正解決廢棄物危機,提升環境品質,也重建民眾對政府的信任。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