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
瑞士視角下的台灣無人機革命:中立國眼中的科技地緣戰略轉型
2025.10.07 | 01:43
瑞士視角下的台灣無人機革命:中立國眼中的科技地緣戰略轉型楊聰榮(台中科技大學會計資訊系兼任教師,中台灣教授協會理事長,任教於台灣師範大學)瑞士最具權威的德語媒體《新蘇黎世報》(NZZ)近日刊出一篇深度報導,直指台灣如何在無人機產業中打造「非紅色供應鏈」,一個完全排除中國零件的生產體系。這篇文章不僅展現台灣科技產業的戰略轉型,也反映出在全球地緣政治日益緊繃的情勢下,民主國家對中國科技依賴的高度警覺。作為來自中立國瑞士的分析報導,《新蘇黎世報》以一貫的理性與數據導向風格,揭示台灣無人機崛起的現象如何成為繼半導體之後的另一張「台灣牌」。瑞士雖然以中立著稱,但在面對當前國際情勢時,其態度正發生微妙變化。位於歐洲心臟地帶、擁有近兩百年中立傳統的瑞士,長期以來能在國際風暴中保持穩定、扮演調停者角色。然而2025年3月13日外交部長凱西斯針對台海軍事局勢發表的「深切關切」聲明,打破了這份長久以來中立國不表態的作風。中國在台海進行的無預警實彈軍演,不僅讓亞洲鄰國感到不安,也震動了遠在歐洲的瑞士。瑞士對中立的理解,已不再侷限於「不選邊」,而是進一步延伸為維護國際秩序與和平的責任。自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以來,瑞士對俄羅斯祭出制裁,象徵其中立政策出現重大轉向。如今針對台海議題發聲,正是這種新路線的延續。瑞士國會議員讓盧克.阿多爾指出,台海的穩定對瑞士經濟至關重要,這一觀點說明了瑞士立場背後的現實考量,經濟安全、地緣穩定與國際法原則,已是無法迴避的核心議題。瑞士媒體特別關注的焦點,是台灣無人機出口的爆炸性成長。根據NZZ的報導,2025年上半年台灣無人機出口總值達1,20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暴增約750%。其中超過一半出口至波蘭,其次是美國與德國。2024年全年台灣出口至波蘭的無人機僅約3,000架,但2025年8月單月就飆升至1.8萬架。這樣的數據不只是經濟成長的指標,更反映出歐洲在烏克蘭戰爭陰影下對可靠供應來源的迫切需求。對歐洲而言,透過相關報導,台灣的無人機不只是商品,而是「安全供應鏈」的象徵。報導指出,台灣的最大優勢來自「非紅色供應鏈」的堅持。政府要求供應商建立完全不含中國零件的生產系統,確保安全與可控性。這對歐美國家尤為重要,因為它們擔心中國製造的無人機可能被嵌入後門,在戰時或危機時被遠端操控或洩露資訊。NZZ以中立的視角指出,這樣的疑慮並非毫無根據,過去華為5G的安全爭議就是前例。報導引述台灣民主、社會與新興科技研究院(DSET)專家Cathy Fang的話指出,台灣的無人機組件正成為「民主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句話精準捕捉了台灣科技產業的戰略雄心。報導也深入描繪台灣無人機生態系的多元與創新。從掌上型偵察機到可載重數十公斤的運輸機,乃至自爆式「神風特攻」無人機與大型海上無人艇,台灣產品涵蓋各類應用層面。更重要的是,許多傳統產業正轉型投入國防科技。例如遊艇製造商崑崙(Kunlun)開發的「Piranha 9」無人艇,長達九公尺,可執行偵察與對艦攻擊任務。這樣的創新顯示出台灣製造業的靈活性與OEM能量,能迅速量產並控制成本,逐步縮小與中國產品之間的價格落差。這不僅是技術進步,更代表台灣在全球防衛產業鏈中的新角色。然而NZZ也誠實指出台灣的挑戰。無人機產業以中小企業為主,供應鏈純淨性仍有瓶頸。特別是在稀土磁鐵與電池材料方面,中國仍佔據全球主導地位。這意味著台灣要達成完全脫鉤,仍需國際協力。例如與美國、歐盟共同開發替代性稀土來源,或建立區域供應鏈合作機制。否則「非紅色供應鏈」可能在成本與時間壓力下難以長期維持。瑞士媒體的觀察因此具有警示意涵,產業自主的追求若沒有國際夥伴的支撐,可能淪為理想化的短期口號。從瑞士的中立視角看,台灣無人機革命不只是產業故事,而是民主國家如何面對科技戰與供應鏈安全挑戰的縮影。NZZ的報導以理性筆調對比中國敘事,中國將此視為「分裂活動」的延伸,而瑞士媒體則將之視為科技自主與安全防護的展現。這樣的觀點不僅揭示歐洲對台灣角色的重新評估,也反映出瑞士自身在全球化與道德責任間的掙扎。總結來說,《新蘇黎世報》的這篇報導是一份對台灣科技韌性的肯定,同時也是對脫鉤中國供應鏈之路的清醒提醒。若台灣能突破稀土與能源材料的瓶頸,其無人機產業有望如半導體般,成為民主陣營的「新盾牌」。對全球而言,這場來自瑞士視角的觀察,不僅是關於台灣,更是關於科技、地緣政治與民主聯盟未來走向的深刻寓言。
最新留言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