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川普政府近期宣布對瑞士出口商品加徵 39% 關稅,涵蓋手錶、製藥、黃金等瑞士核心產業,理由是基於對瑞士長期貿易逆差的指控。此舉在經濟與政治上都帶有高度爭議,無論對瑞士或美國而言,都可能引發「兩敗俱傷」的局面。
對瑞士來說,衝擊立竿見影。身為高度依賴出口的經濟體,美國是其主要貿易夥伴之一,39% 的高額關稅將直接削弱瑞士商品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預期出口額將顯著下降。製藥與鐘錶業首當其衝,價格上漲將壓縮市場需求;黃金精煉與金條出口同樣受阻,恐引發金價波動,進而影響全球投資信心。特定產業聚集的州,可能面臨失業率上升與經濟衰退的雙重壓力,整體經濟成長預測已從樂觀轉為負面。
美國方面同樣難以置身事外。瑞士商品在美國市場價格攀升,將轉嫁成本給消費者,推高通膨壓力並減少消費選擇。由於美方對貿易逆差的計算忽略了龐大的服務貿易順差,這種以偏概全的數據依據不僅削弱政策的合理性,也可能引發瑞士對美國出口的限制,對美國企業在瑞士及歐洲市場的布局構成反效果。
更廣泛來看,此舉可能成為全球貿易緊張的另一個導火線。瑞士可能加速將出口轉向歐盟或英國等關稅較低的市場,但短期內市場混亂在所難免。倘若雙方缺乏妥協意願,局勢恐演變為新一輪貿易戰,動搖投資人信心並威脅全球金融穩定。
面對挑戰,瑞士政府已表達強烈遺憾,並傾向以外交談判為主要解方,試圖爭取降低或豁免關稅。瑞士也計畫透過產業支持、價格調整及多元化出口市場來緩衝衝擊,並不排除透過世界貿易組織(WTO)尋求仲裁。川普短期內讓步的可能性極低,談判注定是一場持久戰。
從目前情勢的發展來看,這場瑞士高關稅爭端不僅無助於縮減美國的貿易逆差,反而將同時損害兩國經濟利益,並在全球供應鏈與市場信心上投下陰影。在缺乏互信與合作的情況下,這場貿易豪賭只會演變為一場「兩敗俱傷」的長期消耗戰。
楊聰榮(新東向產業聯盟理事/中台灣教授協會理事長/台灣師範大學)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