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阿拉斯加開發方案近期引發廣泛關注,特別是日本、韓國與台灣參與其中的投資動向,顯示出一個由美國主導的東亞能源合作架構已然成形。對台灣而言,這不僅意味著能源供給問題有望獲得緩解,更標誌著台灣能源政策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面對這一趨勢,台灣政府與企業應積極準備,妥善配合發展,以確保能源安全與永續發展。

從這個角度,美國主導的東亞能源方案儼然已經成形。美國阿拉斯加開發方案旨在開採該地區豐富的天然氣資源,並透過液化天然氣(LNG)出口,供應東亞市場。日、韓、台三方的參與,不僅凸顯該方案的國際合作性質,更反映出東亞國家對穩定能源供應的共同需求。美國透過此方案,不僅強化了與東亞盟友的經濟連結,還在地緣政治上提升了其在能源市場的影響力。對台灣來說,這是一個難得的機遇,未來將能獲得更多元且穩定的天然氣來源,減少對中東等高風險地區的依賴,大幅提升能源安全。

此方案的成形,意味著台灣不必再過分擔憂能源供給的短缺或不穩定。阿拉斯加的天然氣供應將成為台灣能源架構中的重要支柱,與現有的第四座天然氣接收站(四接)計畫相輔相成,為北部電力穩定與低碳轉型提供保障。美國主導的東亞能源合作模式,已為台灣開啟了一扇通往穩定能源未來的窗口。

如果這一切能夠進行順利,台灣能源供給就進入到一個嶄新的階段。過去台灣長期面臨能源供給的挑戰,尤其在全球減碳趨勢與國內能源轉型政策下,如何平衡電力穩定與碳排放削減成為關鍵課題。阿拉斯加開發方案的出現,為台灣提供了一個穩健的過渡選項。天然氣相較於燃煤與燃油發電,具有更低的碳排放與更高的發電效率,能有效支持台灣短期內的能源轉型需求。同時該方案也分散了台灣的能源進口來源,降低因地緣政治衝突或供應中斷帶來的風險。

以四接計畫為例,其通過環評並取代基隆協和電廠的老舊燃油機組,顯示台灣正逐步以天然氣取代高污染能源。而阿拉斯加方案的加入,將進一步強化這一趨勢,為台灣能源供給注入新的活力。未來台灣可望在美國主導的能源架構下,獲得更可靠的天然氣供應,無需過分擔憂能源短缺的問題。這不僅是技術層面的進步,更是台灣在區域能源合作中地位提升的象徵。

面對美國阿拉斯加開發方案帶來的機遇,台灣應採取積極態度,做好充分準備。台灣應深化參與該方案的投資與合作,確保在未來天然氣供應鏈中佔有一席之地。政府需將阿拉斯加的天然氣納入整體能源政策規劃,與四接等國內計畫整合,並同步推進再生能源、儲能技術及智慧電網的發展,以實現能源供應的穩定與永續。

台灣也應關注該方案的環境與社會影響。天然氣開採與運輸可能對阿拉斯加當地生態及原住民社區造成衝擊,作為投資方,台灣有責任確保相關企業遵守國際環保與社會責任標準,避免引發爭議。這不僅是對全球永續發展的承諾,也是提升台灣國際形象的重要一環。

美國阿拉斯加開發方案的推動,標誌著東亞能源合作進入新階段,對台灣而言,這是一個解決能源供給問題、提升能源安全的絕佳契機。美國主導的能源架構已成形,台灣未來將能享有更穩定的天然氣供應,無需過分擔憂能源短缺的挑戰。然而機遇與責任並存,政府與企業應積極配合這一趨勢,制定長遠政策,並兼顧環境保護與社會責任。唯有如此,台灣才能在全球能源轉型的浪潮中,穩步邁向永續發展的未來。

楊聰榮(台灣環保聯盟學術委員,中台灣教授協會理事長,任教於台灣師範大學)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