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正緊鑼密鼓推動一項名為「大又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的龐大稅改與支出法案,在川普政府壓力下,參議院近日以副總統范斯(JD Vance)關鍵一票打破僵局通過版本。該法案若於 7 月 4 日前完成兩院協調並送交川普簽署,將成為其第二任期以來最具爭議性的國內政策立法。《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指出,這份法案號稱減稅與建牆雙重並行,實則以大幅削減社會安全網為代價,影響層面遍及全美各階層人民。
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分析,該法案未來十年將使聯邦赤字增加至少 3.3 兆美元,並迫使州政府承擔更多原由聯邦支應的醫療與糧食支出。川普及其共和黨盟友則宣稱此案可延續 2017 年稅改成果,促進經濟與減輕家庭稅負,但實質上對中下階層民眾造成嚴重衝擊。
延燒焦點:不裝我的雷達就不買! 印要求俄更改蘇-57E雷達 專家:欲降對外國供應商依賴
1.健保砍到底 Medicaid 恢復「窮人要工作」門檻
法案中對醫療補助(Medicaid)提出史無前例的限制,要求 19 至 64 歲、具勞動能力者每月至少工作或參加培訓 80 小時,甚至包括育有 14 歲以上子女的父母皆須納入條件。此外,擴大對受益者資格的審查頻率,並要求最高自付額達 35 美元,使許多低收入家庭無力負擔。由於聯邦補助比率將下調,州政府勢必縮減給付內容、收緊申請門檻。
CBO 預估,至 2034 年將有近 1,200 萬人因上述改革失去保險。同時,拜登政府原訂簡化申請程序的兩項行政命令也將遭擱置。美國醫院協會(AHA)執行長波拉克(Rick Pollack)公開警告:「這些削減將對全民醫療可近性造成不可逆的損害。」
2.糧食券工作條件擴大 55 歲長者也難逃一劫
糧食券(SNAP)政策同樣受創,原本僅對特定年齡與狀況要求工作資格者,如今擴及至 55 至 64 歲長者、退伍軍人、寄養兒童與無家者,顯示川普政府對社福設限毫不手軟。更甚者,各州首次須負擔部分補助與行政費用,勢必導致縮減福利、提高門檻甚至退出計畫。
3.Obamacare 補貼緊縮 自付增加、續保困難
《平價醫療法》(ACA)原先提供的保險補貼也將遭刪減,民眾續保將面臨繁瑣驗證與取消自動續約機制,預料將導致數百萬人喪失保單。即使未領社福者亦難倖免,因醫療機構面臨補助縮水,偏鄉醫院恐關閉或裁員,進一步壓縮醫療資源。
4.稅改延續 2017 模式 受益者仍是富人
法案核心為延續川普首任期間通過的個人所得稅減免與標準扣除額倍增措施,儘管表面上對大多數納稅人都有利,但根據稅收政策中心(Tax Policy Center)分析,60 % 減稅紅利將落入年收逾 21.7 萬美元的前 20 % 富人手中,平均減稅達 12,500 美元;相較之下,年收 3.5 萬以下者平均僅減稅 150 美元,且將因社福削減而實質受損。
5.學貸縮水、再教育困難 拜登時代政策遭全面反轉
學生貸款方面,法案將限制研究所與家長貸款上限,削減兼職學生貸款機會與寬限選項,幾乎終結拜登時代倡議的寬免與收入導向還款計畫。
6.私立名校被「反稅」 電動車補貼喊卡
作為平衡手段,法案針對高資產私立大學祭出重稅:校內人均基金超過 200 萬美元者(如哈佛、耶魯、史丹佛等)將面臨最高 8 % 課稅,遠高於現行 1.4 %。此外,拜登政府推行的電動車購車抵稅最高 7,500 美元優惠將於 9 月底終止,令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怒斥:「這是對未來產業的打擊。」
7.移民遭排除 庇護申請成本飆升
法案亦限制非公民參與聯邦社福,包括移民醫保、糧食券、健保補貼與長者醫療補助。難民、受暴婦女與受害移民皆遭排除,同時庇護、工卡與法庭申請費用大幅提高,形同築起制度高牆。
8.寶寶帳戶計畫上路 僅限 2025-2028 出生
唯一略帶進步色彩的條文,是 2025 至 2028 年出生嬰兒可獲 1,000 美元政府贈款,存入名為「川普帳戶」的投資帳戶,年限內父母可追加每年最高 5,000 元,18 歲方可動用。
9.川普終於建牆?邊境經費暴增至近千億
法案編列 465 億美元重啟川普任內未完成的美墨邊境圍牆,另撥 450 億美元予移民拘留與驅逐行動,展現其邊境強硬政策「捲土重來」的決心。
10.債務爆炸、利率上升 美國經濟前景堪憂
CBO 警告,法案將使聯邦債務上限再提高 5 兆美元,未來利率恐上升,導致房貸、車貸與信用卡利息上升,對中產階級帶來長遠負擔。

馬斯克(左)近日與美國總統川普(右)因大又美法案關係再次惡化。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新頭殼後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