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反擊美國的貿易戰,中國政府自 4 月起針對多項稀土產品實施出口管制,對世界各國的先進製造業都造成巨大的衝擊。為了確保供應鏈的多樣性,美國國務卿盧比歐近期與日本、澳洲及印度外交部長舉辦四方安全對話會議,試圖在強化彼此合作的同時,確保印太地區的自由開放。與此同時,日本政府也宣布將自 2026 年起,在南鳥島附近海域開採稀土,試圖進一步降低對中國稀土產品的依賴。

根據《大紀元時報》報導,盧比歐於當地時間 1 日與日本外相岩屋毅、印度外長蘇傑生 ( Subrahmanyam Jaishankar ) 以及澳洲外長黃英賢 ( Penny Wong ) 等人召開「Quad」(四方安全對話)會議,並在會議結束後分別與上述三國外交部長舉行雙邊會談。

當前熱搜:北檢11檢察官辦京華城案遭肉搜威脅「命債命還」! 法務部震怒令嚴辦

盧比歐出席 Quad 會議記者會時表示,代表 Quad 國家的近 40 間企業將於同日前往美國國務院參加會議,在加強彼此合作的同時,突破被中國壟斷的關鍵礦產供應鏈。盧比歐強調,除了關鍵礦產的供應鏈外,四國仍可針對多種議題展開合作,「但我個人非常關注實現關鍵礦產全球供應鏈多樣化的相關議題」,認為此次會議的主軸就是如何突破中國對稀土物質的出口管制。

蘇傑生也在記者會上發言指出,四國目前正在推動建立國際秩序的基本規則,確保印太地區未來能維持「自由開放」。黃英賢則認為, Quad 四國可以在技術、供應鏈以及海上安全等議題上強化彼此間的合作,確保彼此具備應對緊急情況或維護地區安全的能力。岩屋毅則表示, Quad 四國都是區域重要大國,對維護印太地區的和平穩定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此次會議將針對有利於區域國家的合作進行意見交換,推動實現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

《大紀元時報》的另一篇報導則指出,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 ( JAMSTEC ) 於當地時間 1 日,將所屬的深海科學鑽探船「地球號」派遣至南鳥島鄰近海域,預計將透過「地球號」以及後續鋪設的管道,採集該海域 5500 公尺處的深海泥漿,並運回日本國內進行稀土元素的提煉。

報導稱,包含管道鋪設的工程在內,此次「地球號」採集泥漿的工作預計將耗費約 3 週的時間,蒐集的泥漿重量可能重達 35 噸,最多可能提煉約 70 公斤的稀土元素。該報導指出,日本南鳥島附近海域擁有豐富的稀土資源,預估總量可能多達 1,600 萬噸,主要成分為釓、鏑以及富含鐵、錳、鈷、鎳的「錳結核」,可用於製造電動車引擎磁鐵、核控制棒、電動車電池等多種高端技術產品。

該報導認為,日本此次開採深海稀土資源的計畫,與近年來中國多次將稀土「武器化」限制出口、打擊外國高端製造業的行為有關。該報導表示,如果日本成功推動深海稀土開採與精煉,將有助於日本本國以及盟友大幅降低對中國的稀土依賴。雖然日本即將展開南鳥島海域深海的稀土採集計畫,但該報導指出,南鳥島深海稀土最快可能要到 2028 財年才能供應給日本私人企業使用,仍需等待一段時間才能成功推動並普及。

為了突破中國對稀土等關鍵金屬礦物的出口管制,美國國務卿盧比歐 1 日與日本、印度以及澳洲外交部長召開 Quad (四方安全對話)會議,計畫合作推動全球關鍵礦產供應鏈多樣化,並確保印太地區的自由與開放。圖為中國的稀土開採礦場。   圖 : 翻攝自視覺中國(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