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準備再次宣布退出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UNESCO),這個決定在美國國內外引發激烈爭議。然而,若從全球權力格局與中國對國際組織滲透的現實角度來看,這其實是一次針對聯合國體系「親中化」現象的有力反擊。

根據報導,中國目前是UNESCO第二大資助國,且副總幹事由中國外交官曲星擔任。在他的領導下,組織不僅試圖淡化維吾爾族等少數民族的文化存在,還推行北京對歷史敘事與文化定義的政治操弄。對中國來說,UNESCO不是促進全球文化公平的平台,而是一項軟實力的擴張工具。川普的批評雖粗糙,但點出了本質問題:當國際機構無法中立,淪為極權國家的代言人時,自由民主國家為何還要被動承受?

美方調查UNESCO內部存在「反以色列與反猶太情緒」,其實正折射出聯合國系統中愈來愈明顯的雙重標準現象。UNESCO不斷強調「多元、公平、包容」的DEI政策,但對中國在新疆的種族壓迫卻選擇視而不見,對巴勒斯坦表現出強烈同情,卻常以「殖民主義」之名,對以色列與美國進行道德審判,這已不是文化保護,而是一種價值輸出與意識形態鬥爭。

對於台灣而言,這樣的國際氣氛無疑極其不利。台灣被排除在絕大多數聯合國體系之外,理由正是中國對「一中原則」的強制施壓;而這些組織卻能容忍北京主導話語、扭曲歷史、壓迫異己,卻仍宣稱自己秉持「普世價值」,難道這不是赤裸裸的偽善與妥協?台灣社會在面對中國的文化與歷史統戰時,必須更加警惕。中國不僅在聯合國系統大舉安插代理人,還藉由語言、歷史、文化遺產等「非軍事」領域推動「去台灣化」、「去主體性化」的敘事工程。UNESCO若不能堅持客觀性與自由價值,就會成為中共推進文化霸權的工具。

與其寄望聯合國改革,倒不如鼓勵台灣與理念相近的民主國家自組替代平台,推動具透明性、公平性與價值基礎的國際合作。例如,日本、南韓、歐洲多國與台灣在科技、教育、文化上早已密切往來,這些都應轉化為「去聯合國中心化」的國際行動力。退出未必是退縮,而是重構。

川普的退場未必是逃避,而可能是試圖重構國際秩序的開始。對台灣來說,這是一堂國際現實的示範課——當國際組織無法保護自由價值,甚至被極權主導時,我們該如何自處?

我們應更加積極投入「小而堅實」的多邊合作機制,強化與美、日、歐等民主盟友的對話與互助。國際參與不該只是入場券,而應建立在對等、尊嚴與價值認同之上。唯有如此,台灣才能在全球複雜地緣政治中,捍衛自己的文化主權與歷史記憶,並與全球自由陣營站在同一陣線,對抗極權敘事的滲透。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