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台幣兌美元匯率連日走升,一度升破 30元關口,引發市場震撼。許多存債券ETF的存債族擔憂,接下來欲配的債息可能會因台幣美元升值而金額縮水;在國內掛牌的債券ETF也出現市價慘跌。對於債券ETF配息是否會掀起「降息風」,理財專家股魚發文指出,不管是季配、月配債券ETF,每月配息的數字趨近相同,都是調配後的結果,可思考是否要趁這波台幣升值造成債券ETF跌價,再逢低加碼。

無論是美國公債、企業債ETF標的,其由所持的成分債券來配息。今年來,債券ETF頻遭到拋售。據集保中心統計至5月2日,受益人數至今已逾 14萬人「下車」,減幅達 7%,其中以長天期美債、投等債ETF受益人數減少最多。

對於日前ETF價格的下滑,股魚指出,可理解成是反映因在台股市場用台幣購入美元計價的商品,當台幣升值時、美元相對貶值,即便債息數字不變,升值會讓債息換回台幣時變小。

舉例來說,假設在台幣兌一美元約 33元時,某債券ETF的成分債息提供了 10,000美元債息,換成新台幣時,能配發的數字略計 330,000元;但在前幾天因遇到台幣大幅升值至 30元,雖成分債息同樣提供 10,000美元債息,但換成台幣時僅剩 300,000元;換句話說一來一往之間,隨著匯率而讓實際能拿到的配息數字產生相對應的變化。

然而,股魚表示,債券ETF配息並非是全額轉發,大部分債券的配息設計為半年配一次。透過債券階梯策略,將資金分散在不同到期日的債券,讓每個月都有債息入帳、滿足現金流需求,但數字並非穩定且一致。實務上,投信公司也會調整每個月的轉發比例,以達成穩定配發。

股魚強調,不管是季配、月配債券ETF,每月配息的數字趨近相同,都是調配後的結果,並非投信領到多少債息,就全轉配給投資人。雖目前台幣匯率上漲,導致這個月入帳的金額預期換回台幣後會下降,但每個月的匯率本身就是起起伏伏的。因此,與其擔心配息數字變小,倒不如思考是否要趁這波台幣升值造成債券ETF價格修正,再逢低增加持有ETF數量。

股魚也提醒,必須先搞清楚的是,「投資債券ETF時,要以『領息』為主,若有價差則賺到、沒也無所謂」的心態來佈局,心態擺正後,投資的心緒才不會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