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三重啟公投及31名立委罷免案23日正式落幕。核三公投同意票高達434萬票,但仍未達到規定的500萬523票門檻,最終宣告被否決;針對投票結果,有聲音認為若當初採取「精準罷免」策略,或許能成功罷掉部分藍委,但陽明交大法律學者林志潔提醒,這種簡化的評論忽略了事件脈絡,也模糊了罷免活動的起因。

林志潔23日晚間在臉書回顧,今年初藍白立委為自身利益調高罷免門檻,要求所有連署提議附上身分證,並對憲法訴訟法進行修訂,使民眾擔心未來罷免門檻不合理且憲法法庭無法及時釋憲,導致罷免案難以提出。為此,各地區民團爭取在新法生效前完成連署,適用舊法規定,「簡言之,國民黨立委遭遇大規模罷免,是自食亂修法的結果。」

當前熱搜:綠營罷免重挫找戰犯 王鴻薇:除了柯建銘、更點名這幾位該辭立委

林志潔指出,民團推動罷免的主要目的是在新法生效前搶用舊法規定,第一階段雖時間緊迫,但全部達標;第二階段才是挑戰高峰,需在60天內收集投票人數10%的有效連署,幾乎所有罷團都筋疲力盡,體驗過才能理解其艱難。

她強調,當二階連署達標的那一刻,罷團已完成使命,能進入三階投票階段,全靠志工努力;至於組織動員、固票催票,已屬選舉範疇,超出罷團能力。林志潔呼籲,「希望823選區的志工朋友不要傷心,大家已全力以赴,打過一場美好的仗,堅持到最後一刻。請好好休息,台灣的民主需要我們,感謝每位守護民主的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