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張捷密室,隱藏多年的陳澄波遺物故事首度重見天日!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攜手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及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即日起推出「寫生的故事:張捷、陳澄波與其時代風景」特展。透過珍藏於十坪密室中的文物,展覽揭開藝術家陳澄波及其家族背後深刻而動人的歷史,帶領觀眾穿越時代,重新認識台灣這段重要記憶。

台史博此次展出超過500件由陳澄波家屬捐贈的珍貴文物,包括陳澄波生前手稿、二二八事件期間受害時穿著的衣物、遺書、遺照玻璃底片與老照片等,為首次大規模有系統地對外公開展示。展覽不再以悲情為主軸,而是從「寫生」的精神出發,展現陳澄波及其妻張捷在時代巨變下的堅持與溫度。

策展人黃裕元指出,「寫生」在這場特展中有三重意涵:一是呈現陳澄波作為畫家,熱愛寫生且深度參與社會教育的精神;二是展現張捷以細心保存文物的方式,形同為陳澄波一生進行「寫生」記錄;三是希望藉由展覽本身,為那個動盪時代留下歷史的書寫。他強調,希望觀眾從第一手資料中,看見陳澄波與張捷的平凡與堅韌,並思考自己與台灣歷史的連結。

陳澄波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陳立栢特別肯定台史博的展覽設計,尤其重現了張捷當年在不足十坪空間內,藏匿與守護丈夫遺物的場景。他表示,「寫生」不僅是一種創作行為,更蘊含著創作者面對生活喜怒哀樂的真實情感。他期盼年輕一代走入展場,從中發現台灣過去的歷史景色,並以自己的角度,續寫屬於當代的「寫生故事」。

台史博館長張隆志則指出,本次展覽緊扣陳澄波及家人,特別是妻子張捷,透過展出陳澄波畫作及張捷保存的書信、明信片等文物,搭配科技與影音多重媒材,希望打破過去傳統政治史與美術史的侷限。透過穿越時空的展覽設計,引導觀眾重新感受百年來台灣經歷的社會變遷,理解這片土地上所誕生的故事與風景,並思考今日台灣的成形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