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顧美芬 | 關於記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財經
  • 社會
  • 中國
  • 生活
  • 娛樂
  • 網紅
  • 體育
  • 科技
  • 旅遊
  • 環保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下載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顧美芬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新聞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搶救淡水重建街  620推出第二擊

    新聞 搶救淡水重建街 620推出第二擊

    2010.06.17 | 10:49

    淡水最後一條百年老街重建街改建工程,將在 6月底前動工,為搶救一線生機,6月20日下午4時30分,淡水在地攝影師程許忠(阿忠哥)將再號召2千名群眾,在清水祖師廟前階梯拍大合照,除了表達沈默力量,並呼籲淡水重建街及祖師廟周邊規劃成淡水文化歷史街區。 「淡水不能沒有自己的老街。」繼5月底,阿忠哥在網路號召千人站滿重建街後,6月20日下午4時30分,阿忠哥將在發動第二擊,希望為動工在即的重建街,搶救一線生機。 阿忠哥強調,淡水不能只有西班牙、荷蘭、英國、加拿大、日本等異國文化。淡水人一定要保有自己祖先在這裡開墾200多年來的歷史文化。這幾天阿忠哥密集與地方人士討論,凝具共識,他強調,百年歷史的淡地水重建街最迫切需要的不是改建,而是結合清水祖師廟周邊規劃成淡水文化歷史街區。 延續5月底站滿重建街行動後,阿忠哥再度在網路上發布搶救重建街第二擊電擊行動,時間訂於6月20日周日下午4:30~5:00,地點選在淡水清水祖師廟前大階梯。他呼籲,希望這次能號召2000人清水祖師廟的歷史地景拍一張大合照。 此外,延續上一次展現沈默力量的精神,阿忠哥提醒,活動中不用標語、布條,或任何口號及手勢,希望這次集結眾人的精神與力量,為重建街激發出一線生機。
  • 經濟復甦超乎預期 G20籲財政金融透明化

    新聞 經濟復甦超乎預期 G20籲財政金融透明化

    2010.06.06 | 00:49

    為期2天在韓國釜山舉行的G20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周六閉幕。與會成員一致認為,世界經濟復甦超乎預期,為確保全球經濟穩健發展,有必要繼續採取強勁、透明的財政金融政策。 20國集團財長與央行行長會議是周五在韓國釜山開幕的。這次為期兩天的財長會議將為6月下旬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行的G20領導人峰會做好準備。 世界經濟的恢復快於預期,為確保全球經濟繼續得以穩健恢復,與會財長和央行行長一致認為,有必要繼續採取強勁、透明的財政金融政策。 20國代表認為,世界經濟從金融危機中復蘇的速度比預計要快,但各國仍需削減巨額赤字。另外,會議中,並沒有就全球銀行稅問題達成共識。會議結束時發表的最後聲明提到,銀行業需要為未來可能需要的經濟救援行動提供「合理但具有相當數量」的資金。 美國和歐洲國家支持全球銀行稅的想法,但加拿大、澳大利亞和一些發展中國家反對。會議的最後聲明還提出加強銀行監管和提高準備金比例。除銀行之外,各國財政部長也呼籲對對衝基金、信用評級機構等加強監管,增強透明度。 另方面,與會成員也認為,應敦促面臨財政問題的國家,加快財政方面的結構重組。在推動財政健全化方面,各國應考慮不同國情,分別採取不同的措施。在維持宏觀經濟安全和能力範圍內,擴大內需經濟,用以營造持續的復甦走勢。 20國集團的財長和央行行長,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金融穩定委員會等國際機構的負責人出席了此次會議。此次會議是為6月底加拿大20國集團首腦峰會召開的預備會議,這也是第一次在韓國舉行G20財長會議。
  • 台灣建築師公開信 質問安藤社會責任是什麼?

    新聞 台灣建築師公開信 質問安藤社會責任是什麼?

    2010.06.05 | 17:11

    日本建築界大師安藤忠雄這兩天在台灣展開緊湊的公開行程,廣推綠建築概念。不過,在網路上流傳著一篇以「社會責任是什麼?」文章,質疑安藤忠雄在台灣澳底開發案「大地教堂」根本是「假農地」,文中質疑,若安藤先生不是被矇蔽,就是心口不一的人。 日本建築界大師安藤忠雄昨(4)日才與總統馬英九會面。馬總統特別推崇他大師風範與綠建築設計理念。今天安藤又繼續走訪台北縣三芝及桃園縣,密集的公開行程,所到之處,無不前呼後擁,備受禮遇。 向來以「人、建築與環境共生」設計理念著稱,安藤在台灣有四大正在進行中的建築計畫,包括交通大學設計人文藝術館及建築館、亞洲大學創意設計學院大樓、國內殯葬業者龍巖人本櫻花墓園與東北角的「大地教堂」等。 不過,在網路社群討論中,卻出現了不同的聲音。一位台灣建築師孫德鴻在部落格上以「社會責任是什麼?」為題,撰文指出,安藤在澳底大片農地上設計一幢「大地教堂」,按照台灣的法令,應該只能蓋農舍,若要農地上蓋教堂,等於是「拿農舍的名義當晃子,實際上是他種用途的房子。」,也就是所謂的「假農舍」。 「假農舍」對於農村土地的殺傷力,不言可喻。文章中提到,由於台灣政府選擇性犧牲農業,導致農村、農業、農民陷入困境,主管單位無力解決,竟以開放農地興建農舍的方式,企圖讓休、廢耕的農地重新具備經濟價值,提供農民快速出脫土地的管道,結果是真農民越來越少,「假農舍」越來越多,而安藤先生這幢以農舍之名行觀光教堂之實的案子,正是眾多「假農舍」的案例之一。 反觀日本,為避免缺糧恐慌,去年日本「綜合糧食自給率」已經趕到41%,在非洲地區擁有的良田總量,持續在亞洲國家當中名列前茅。顯然,日本深知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重要課題,失去了糧食掌控權的國家,只能任人宰割。 文中反問安藤,在日本,可以假藉農舍的名義申請蓋教堂嗎?澳底「大地教堂」開發案,真的符合安藤所謂的「社會責任」嗎?為避免安藤盛名引起學習模仿效應,文中也特呼籲安藤,如果澳底「大地教堂」預定地確實是農地,希望安藤能夠對台灣提出合理的說明與解決方式。若是這樣,作者孫德鴻也願向安藤致謝,同時再度尊稱他為「令人尊敬的安藤先生」。 這篇文章,最後還提到,正在將這篇文章翻譯成日文版本,翻好後,會寄至大阪的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同時全文將由日本友人代為轉貼至日本相關網站。
  • 美第一夫人蜜雪兒號召500名廚向肥胖宣戰

    新聞 美第一夫人蜜雪兒號召500名廚向肥胖宣戰

    2010.06.05 | 15:23

    向兒童肥胖宣戰再出擊,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Michelle Obama)今廣邀了500名廚師來到白宮,並要求每位廚師都要認養地方學校,徹底改造校園飲食品質。 為了徹底改善校園餐飲問題,蜜雪兒以自己的親身驗為例透露,「讓我告訴你們一件事,我母親不會煮花椰菜,她煮出來的花椰菜又水又糊,我們以為要用湯匙吃。」她說,「我知道有很多父母也是這麼煮花椰菜,你把菜做成這樣,要小孩接受花椰菜也很難。」 為此,蜜雪兒為她的反肥胖計畫,提出了最新構想,她把賓客召集至白宮玫瑰花園,並要求每個廚師都要認養地方學校。被蜜雪兒相中的大廚,未來將協助家長和老師教育孩童良好營養的相關事項,並在學校餐廳有限預算下,協助研發健康食譜。 為了鼓勵美國學校改善餐點品質,提供孩童更多良好營養及健康飲食方面的活動和教育。蜜雪兒認為:「廚師在這些議題上,具有無與倫比的領導力量,因為他們對食物和營養的知識豐富,並有能力以有趣、美味的方式傳達這些訊息。」
  • 拿5都選將合照加持 國民黨:經同意就OK啦

    新聞 拿5都選將合照加持 國民黨:經同意就OK啦

    2010.06.05 | 14:51

    市議員參選文宣拿五都選將合照加持,其中不乏國民黨高層,疑有違反中立之嫌?國民黨文傳會主委蘇俊賓解釋,若合照對象為5都市長參選人,且經當事人同意,並未違反規定。 有意參選台北市議員者,把自己跟新北市長參選人朱立倫合照看板高高掛。朱立倫對此表示,「雖然是國民黨副主席,但更是新北市長參選人,所以不受影響」。 不過,根據組發會與地方黨部的規範,國民黨要求市議員參選人不得拿與主席、副主席、黨務主管或選舉提名委員會成員合照當文宣,否則將警告,若堅持不撤將提送選務委員會處理,最重者有可能撤銷提名資格。 蘇俊賓說,市議員初選期間,參選人與黨內幹部合照看板的相關規範細節與檢討,將於7日舉行的工作會議討論後定案。他表示,原則上,與5都市長參選人的合照看板,在經當事人同意的前提下,並未違反相關規定。
  • 因對台軍售致訪中踢鐵板 蓋茨批中:沒道理

    新聞 因對台軍售致訪中踢鐵板 蓋茨批中:沒道理

    2010.06.05 | 14:14

    不滿因對台軍售,讓中美兩軍對話踢鐵板,美國國防部長蓋茨今6(5)日再度重砲痛批,中國因此而暫停中美軍事交往的做法「毫無道理」。 蓋茨是在新加坡的一次安全會議上發表演說。儘管美國長期以來向台灣提供軍事裝備,但蓋茨強調,華盛頓已清楚表明,決不支持台灣獨立,美國在這一問題上的態度從未改變。他認為,中國因對台軍售問題而暫停中美軍事交往的做法「毫無道理」。 原本蓋茨希望能將北京列為他周四(6月3日)開始的亞洲之行的一站,但中國軍方以對台軍售問題為由拒絕了蓋茨的申請。蓋茨認為,從全局考慮,這顯得毫無道理。他說,對台軍售不應當被當作阻礙中美兩國軍事對話的「人質」。 除了軍事關係外,中美之間在其他各個領域的交往都在進展。蓋茨不解表示,對台軍售是美國持續數十年的公開政策,兩軍關係不應因此遭遇挫折。他認為,美國不會因為中國的這一態度而改變自己的政策。同時他也認為,在中國軍事力量日益強大之際,美國對台軍售有助於穩定兩岸的和平與穩定。 美國國防部長蓋茨日前對中國取消他計畫中的往訪安排表示失望。中國國防部回應說,中方已在5月13日正式覆函美方,歡迎蓋茨訪問中國的申請,但因工作安排原因,無法在今年6月接待來訪。
  • 結束低調訪港行程 賴幸媛今抵台

    新聞 結束低調訪港行程 賴幸媛今抵台

    2010.06.05 | 12:56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委賴幸媛結束兩天訪問香港行程,今(5)日下午搭機返台。這是她首度以主委身分視察駐港機構及台灣社團,沒有安排其他官方拜會行程。 賴幸媛是在3日晚間抵港,陪同的還有陸委會港澳處處長朱曦,而這也是賴幸媛上任以來,首度次以主委身份訪港。由於賴幸媛這次行程相當低調,沒有安排與特區政府官員見面。 但賴幸媛仍表示歡迎大陸國台辦主任王毅訪問台灣,她也期待自己能訪問大陸。她強調,此行目的很單純,就是視察陸委會香港事務局(中華旅行社)的業務和工作。 儘管如此,特區政府對其訪港之行仍然相當重視,提供包括禮遇通關在內的多項便利。根據官方紀錄,賴幸媛是香港回歸以來第2位訪港的陸委會主委。前陸委會主委張京育在任時,曾於1998年5月10日至14日訪港,是首位訪港的陸委會主委。 隨著時空環境改變,相較於張京育訪港時,時機敏感,賴幸媛這次訪港,兩岸關係回溫許多,敏感度相對下降。據了解,當年張京育訪港前也沒有對外聲張,但特區政府背後卻高度重視其訪港之行,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還特別指派專責涉台事務的特別顧問葉國華,全程陪同。但並沒有會晤董建華。 為了向賴幸媛表達歡迎之意,香港特區政府政制事務局發言人回應說,原本建議安排賴幸媛與涉台事務的主要官員會晤,但對方以純粹了解台灣在港機構的運作情况,行程緊迫,時間有限,因此並未與特區政府官員會面。
  • 站滿重建街第二擊  要北縣府聽到在地聲音

    新聞 站滿重建街第二擊 要北縣府聽到在地聲音

    2010.06.04 | 16:58

    「來,現在大家往揮國旗的方向看過去。」為了幫重建街留下歷史記錄,5月30日下午4時,淡水重建街湧入千人拍大合照,隨著攝影師現場指揮,千人目光聚焦一點,場面蔚為壯觀。 「站滿重建街」活動發起人程許忠,人稱阿忠哥,3日在newtalk「開放編輯室」中回想這次行動,內心仍是相當激動,他說,那天,大家就是在淡水最後一條百年歷史的重建街上拍團體照,因為下周端午節後,不知哪一天,縣政府就會來把它拆掉,古樸的街景再也看不到了。 從小在重建街出生長大,阿忠哥說,他從來沒看過這條小小的街道上,可以擠滿上千人拍大合照,而且一起大合唱《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街歌,因為這首歌的作詞者王昶雄醫師,在1958年寫下這首歌的歌詞時,正是住在重建街30號。大家在這條街上唱歌,創下多重記錄,意義非凡。 記得那天,阿忠哥忙於網路號召,根本沒時間跟左鄰右舍解釋,30日下午4時,民眾陸續湧入重建街時,鄰居還搞不清楚狀況,頻頻探頭問阿忠哥,「他們在做什麼?」阿忠哥也忙得沒時間解釋,只說:「等一下你看電視就知道。」 其實為了這次行動,阿忠哥事前還特別去淡水福佑宮、清水祖師廟、龍山寺等各大廟宇,跟神明請示。希望當天過程順利,不要下雨。果然,有拜有保佑,原本陰雨霏霏的淡水鎮上,在阿忠哥站上自備的小板凳時,雨真的停了。 「拍照時,會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力量。」基於攝影的敏感,阿忠哥相信,「千人凝視鏡頭的意念,就會形成一股力量。」阿忠哥激動地說,即使在事隔三、四天後,重新再看當時拍下的照片,內心還是覺得很感動。 為了搶在重建街拆掉前,用一種最符合淡水人文化的方式,向台北縣政府表達強烈訴求。阿忠哥說,百年歷史的重建街,已經是淡水最後一條老街了,到現在都還保留著清朝和日治時期的房子。除了重建街外,現在大家在淡水走的老街,其實都是在1999年之後改建的,所有的房子都已經是近代的建築。 明明是無尾巷,為什麼縣政府執意要拆重建街?阿忠哥無奈地說,居民都希望把它保存下來,但選舉到了,地方政治勢力介入,迫於民代壓力,悄悄發包。居民向官員詢問,只見官員事不關己冷冷地說,「不久前發包的,我們都有公告,你們都沒注意。」居民也不知怎麼辦,人就這麼多。 這次「站滿重建街」行動,刺激了阿忠哥的戰鬥力,他說,「本來大限逼近,已經快沒心跳的重建街再度展現生機,需要第二次的更強力電擊,讓縣府官員聽到在地的民意。」他透露,這兩天還會透過網路發動第二次規模更大的行動,而且行動的訴求,擴大為「從淡水重建街延到祖師廟,都要用文化歷史街道概念重新規劃。」他說,因為這是最能代表淡水在地文化的地方。
  • 日本民主黨今下午將選出新任首相

    新聞 日本民主黨今下午將選出新任首相

    2010.06.04 | 08:39

    日本新任首相將於今(4)日下午產生。目前浮上枱面人選,包括日副相兼財務大臣菅直人,以及民主黨眾議院環境委員長樽床伸二,兩人分別在昨(3)日召開記者會,正式宣布參選。 繼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請辭後,民主黨今天將舉行代表選舉,從下午2點開始,召開眾議員全體會議;另於2點半開始舉行參議院全體會議。兩次選舉會議將通過首相提名選舉,選出日本首相繼任人選,這也是日本第94任的內閣總理大臣,將在今天下誕生。 日副首相兼財務大臣菅直人,以及民主黨眾議院環境委員長樽床伸二兩人在昨(3)日相繼招開記者會,正式宣布參選。 菅直人表示,對於鳩山首相的請辭,他覺得非常的遺憾。他說,他曾向鳩山表示,為了實現復興日本的目標,他願意接下改革的火炬。他也決心以候選人的身分參加今天的首相選舉。 63歲的菅直人資歷豐富,1980年曾為社會民主聯合候選人,在眾議院東京第18選區次當選,其後總共當了10屆眾議院議員。1994年轉入新黨先驅,1996年在聯合政府出任厚生大臣。2009年眾議院選舉,民主黨取得政權,成立鳩山內閣。菅直人出任副相兼國家戰略擔當大臣。直到今年1月,因前財務大臣藤井裕久請辭,菅直人副相兼財務大臣。在鳩山政府中,菅直人是鳩山內閣2號人物。 在菅直人宣布參選後,除了日本外相剛田克表態支持外,與國土大臣前原誠司關係密切的議員團體,也召開團體幹部會議,一致決議支持菅直人參選日相。 另方面,民主黨眾議院環境委員長樽床伸二表示,若他當選,會致力於將眾議院減少80席,同時將促進新舊世代交替。對於美軍在沖繩普天間基地搬遷問題,樽床伸二表示,必須要遵守美日協議內容,若他能順利當選,將致力於減輕沖繩民眾負擔作為最終理想。 樽床伸二今年50歲,已當選5屆議員,在2003年眾議院大選中,作為當時日本新黨議員候選人,從原大阪第7選區首次當選。樽床曾任民主黨國會對策委員長代理,以及民主黨影子內閣國土交通大臣。目前,他擔任眾議院環境委員會委員長。 據了解,與民主黨幹事長小澤一郎關係密切的議員團體幹部,已經進行磋商。為了讓日本民眾了解,民主黨發生了變化,因而決定表態支持樽床伸二參選日相。
  • 假處分全撤回  公視董事會沒藉口可找了

    新聞 假處分全撤回 公視董事會沒藉口可找了

    2010.06.03 | 17:04

    公視董事陳勝福昨(2)日接獲台北地方法院通知,同意他代理公視董事長期間,對8名董事假處分撤回的效力,即日起生效。 繼5名公視遭假處分董事向台灣高等法院抗告成功後,公視董事陳勝福今發布聲明稿指出,他在5月12日代理董事長期間,向台北地院提出撤回假處分的要求,昨(2)日已獲台北地院同意,8名董事都可以回到公視董事會開會 這次經地方法院同意撤回假處分的8名董事包括陳世敏、廖元豪、趙雅麗、程宗明、須文蔚、黃玉珊、林淇瀁、蔡憲唐等8人。 據了解,雖然今年1月11日向地院聲請對8名董事假處分的是公視董事長鄭同僚,而提出撤回假處分的是代理董事長陳勝福,但對地院來說,同屬公視基金會的代表人。雖然公視監事會一度發函要求行政部門不得配合代理董事長陳勝福,提供公視大印,但此舉,並沒有影響陳勝福向地院撤回的法律行動。顯然陳勝福代理效力也獲得地方法院認同。 由於鄭同僚等董事堅持在不足法定人數的情況下召開董事會,4月新聞局也對鄭同僚等董事提出假處分,停止其董事長及董事職權。但是為了讓公視回復正常運作,其餘董事互推陳勝福董事代理董事長,向法院提出撤回對陳世敏等8位董事的假處分。陳勝福同時也要求新聞局同步撤回對鄭同僚等7名董事假處分。 不過,同步撤回假處分的動作,狀況頻頻,原來鄭同僚在撤銷假處分17日生效後,回復董事長身分的鄭同僚,18日就緊急寄發董事會開會通知,19日召開董事會,結果在出席人數只有7人的情況下,再度未足公視法定2/3出席門檻規定,援用內政部會議規則通過18位公視法人代表推派名單。 於此同時,公視監事會發函行政部門不得提供公視大印,使得陳勝福撤回8名董事動作一度受阻,不過撤回聲請仍然送進地方法院,昨天陳勝福也收到地院同意撤回的通知書。 對此,在陳勝福的新聞稿中也重申,不論是在法律規定、主管機關裁示,以及法院的裁定意見上,在不足額的情況下開會都是非法及無效的。因此聲明中強調,公視董事會在5月底所通過的華視新任董監事名單,也是無效的。 聲明中表示,目前法律的爭議已告一段落,所有董事的假處分聲請都已撤回或撤銷,公視董事會已可重新回復運作。他呼籲鄭同僚董事長沒有理由不再依照公視法的規定,應盡速召開董事會例會。
  • 辭職明志?  鄭同僚: 若凸顯錯在新聞局是誘因

    新聞 辭職明志? 鄭同僚: 若凸顯錯在新聞局是誘因

    2010.06.03 | 15:24

    公視華視工會昨(2)日再發聲明,呼籲公視董事長鄭同僚盡快召開董事會。面對董事會僵局難解,鄭同僚雖聲稱是力抗政治力介入,但外界評價褒貶不一,有人私下建議他辭職明志,鄭同僚說:「如果辭職,大家因此指責新聞局,那的確是很大的誘因。」 儘管鄭同僚一再強調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公廣平台,力抗政治力介入,但自從公視對8名董事假處分以來,董事會出席人數,始終無法湊足公視法規定的2/3出席人數的開會門檻,只好一再援用民國54年頒訂的內政部會議規範,引發爭議;另方面,董事會新舊董事輪番上演不出席,造成人數不足流會,這都讓公視的大家長鄭同僚成為眾矢之的。 面對公視這樣的僵局難解,據了解,不少人曾私下建議鄭同僚「辭職明志」,把難題丟回新聞局,鄭同僚坦言,「如果大家因此指責新聞局,那的確是很大的誘因。」他說,辭職是最簡單的事,但只有我個人輕鬆,對大局影響是不好的,他個人於心不安。 為什麼監事會和部分董事要這樣堅持?鄭同僚說,台灣民主發展至今,政治力介入這麼昭然若揭。他在97年就任隔天,立院就凍結一半預算,在他任內發生了許多事,他也考慮未來想為公視寫書,留下歷史記錄。 對於新聞局局長江啟臣,鄭同僚也特別向他喊話,他說,新聞局犯下的錯誤,不在他(江啟臣)任內。鄭同僚認為,若江局長有政務官風骨,坦然面對監院糾正,一定會得到社會的尊敬,他也期待江啟臣可做出政務官的格局,指責別人不能掩飾既成的錯誤,而之前新聞局鑄下的錯,也不是他任內犯的,真正的源頭解決了,才不會愈來愈亂。 對於公視華視工會質疑,鄭同僚原本承認「有被說服」撤銷8名董事假處分,事後又絕口不提,甚至是否讓5名抗告成功的董事回到董事會開會,鄭同僚態度也趨於保守。 鄭同僚說,即使他想撤銷假處分,但監事會和舊董事們也都有意見。他強調,他對8位董事完全沒意見。就算高院解除5名董事假處分抗告成功,風險還是存在,因為裁定書中所列理由第四點提到,「本院(台灣高等法院)不就抗告人受聘董事資格程序是否有瑕疵,是否具有相對人董事身分之實體審認,兩造就該實體上爭執,仍應循訴訟救濟之。」對此鄭同僚說,5名董事抗告成功,「並非決定說他們資格沒問題」。
  • 日本民主黨將於周五重新選舉組閣

    新聞 日本民主黨將於周五重新選舉組閣

    2010.06.03 | 10:09

    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 (Yukio Hatoyama) 昨(3)日閃電請辭,根據日本媒體報導,執政的民主黨最快在周五選出新任執政黨首相,而外界看好副首相兼財務大臣菅直人(Naoto Kan),成了人氣最高的接班人選。 民主黨國會議員負責人Ryu Matsumoto表示,權力空缺是不被允許的。原本民主黨規劃周五選舉,下周一召開議會提請批准新任執政黨首相出任職務,但因日本國會將於6月中旬休會﹐且7月初將進行參議院選舉,民主黨高層現計劃週五完成這三大領導層選舉程序。 根據華爾街日報指出,目前有希望成為日相接班人選,有三位重要的內閣成員。而其中以菅直人備受各界看好。在財政上屬於保守派﹐支持弱勢日圓﹐並主張放鬆對經濟的管制。但他也曾經推動日本央行(Bank of Japan)對物價的下跌採取更加激進的措施。 另一位可能人選是國土交通大臣前原誠司(Seiji Maehara)。48歲的他從不掩飾自己有朝一日統治全國的野心。前原誠司曾對鳩山和民主黨幹事長、黨內權力最大的政治家小澤一郎(Ichiro Ozawa)提出公開批評。 第三位則是首相人選是民主黨資深黨員、外務大臣岡田克也(Katsuya Okada)。去年5月份,岡田克也在角逐民主黨黨首時敗給了鳩山。他在與鳩山競爭時,曾主張提高5%的消費稅率。
  • 128人連署 六四天安門母親要跟當局對話

    新聞 128人連署 六四天安門母親要跟當局對話

    2010.06.03 | 06:42

    六四天安門事件21周年前夕,由128位「天安門母親」連署簽名,以公開信的形式發表祭文,要求與中國當局公開對話,並公布事件中喪生的確實死亡人數及其身份。 根據官方曾公布的數據統計,1989年的六四天安門事件中,有241人死亡,其中包括36名大學生,7000多人受傷。但外界對這些數據仍存有疑慮,「天安門母親」公開信中即要求官方應公布確實的死亡人數。 由「天安門母親」丁子霖女士帶頭,共有128人簽署發表的祭文中,批評中共當局一直沒有公布六四死亡人數和身份。祭文要求當局,不要再對血案默不作聲,應該公開對話。同時在祭文中也強調,他們不會放棄,將繼續要求跟政府進行平等、有誠意的對話。祭文也要求應重新調查真相、公布罹難名單給予賠償、追究當事人刑事責任,卻一直遲遲沒有等到回應。 「天安門母親」在祭文中對官方痛斥,「面對我們這群歷經了21年痛苦磨難的年邁母親,你們應該做出回答。難道你們真想把我們全部拖死、拖垮,以致自然消失嗎?」 回溯21年前,1989年4月下旬,為了社會改革,由北京學生、市民和知識份子,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進行抗議遊行活動,抗議行動持續擴大,直到6月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強行進入北京天安門廣場清場。就在6月3日晚間到4日凌晨的時間,發生軍隊鎮壓學生的流血悲慘事件。此後,六四天安門事件成了官方口中的禁忌。
  • 鄭同僚擬再抗告 新聞局籲尊重司法裁定

    新聞 鄭同僚擬再抗告 新聞局籲尊重司法裁定

    2010.06.02 | 19:20

    針對公視董事長鄭同僚擬向台灣高等法院提再抗告,同時對8名董事假處分提本案訴訟,新聞局鄭重呼籲,鄭同僚應尊重法院裁定結果,不要再恣意妄為。 新聞局指出,鄭同僚多次以「維護公視獨立自主」為名,從今年初至今,動用公視資源,以司法訴訟為手段,讓公視陷入紛擾,現在又企圖再以司法程序阻撓合法董事回復職權。 新聞局認為,身為公視董事長的鄭同僚,應該更要尊重不同主張。但鄭同僚不設法積極化解董事會僵局,使公視營運回復正軌,卻不斷興訟,浪費社會資源,公視及華視工會也已多次發表共同聲明,要求鄭同僚應儘速回復合法運作。 另對於公視監事會主張8名增聘董事本就不具董事資格一事,新聞局再次強調,辦理增聘董事選任程序完全合於法令規定,且高等法院對5名抗告董事的裁定文中,也明確指出董事的資格非監事會議可自行認定,希望公視監事會嚴格遵守公視法規定職權的行使職務,建立公視集團完善的財務管控機制才是首要任務。
  • 工會法修法不進步  勞團抨擊政府介入更深

    新聞 工會法修法不進步 勞團抨擊政府介入更深

    2010.06.02 | 18:32

    富士康12跳、勝華科技正己烷中毒、洋華光電剝削勞工,隨著工會法完成修法,究竟對台灣高科技產業下的勞動現場,有什麼幫助?看在勞工團體眼裡,對勞工組工會幫助有限,反而讓政府的介入更深。 Newtalk 「開放編輯室」今(2)日邀請了自主工聯執行長朱維立,以及台北市產總秘書袁孔琪,針對昨天三讀通過的工會法修法及後續影響,進行剖析。 為了抗議高科技產業不斷地製造「血汗工廠」,剝削勞工,打壓工會,自主工聯和工傷協會等數十位勞工團體代表,昨天集結到南港展覽館抗議,批評政府發展高科技高產值的背後,其實是用台灣和大陸勞工血汗換來的代價。 朱維立說,去年只抗議一家蘋果代工廠,今年抗議對象增加到4、5家,除了蘋果外,還包括鴻海、宏達電、勝華、洋華等高科技產業。相較於一般傳統產業,朱維立說,高科技產業的勞動環境,三大特色就是工時長、工作密度高、高污染,但是這些問題,很難透過工會力量改善,以洋華光電為例,就是不斷地剝削勞工,打壓工會,他反問,政府不正視問題嚴重性,卻一味地發展科技園區,對人民真的是福音嗎? 立法院昨(1)日終於完成工會法修法。不過,袁孔琪認為,歷經80年才大翻修,卻只修到這樣,「是可恥的。」例如,工會的組織形態,仍然無法跳脫企業之下的工會組織型態,這樣的工會,容易受到打壓,瓦解,工會力量容易被削弱。但是若想要組織高齡者工會、職業婦女工會,或是失業工人工會,更多功能性的工會,卻無法成立。 關於企業員工籌組工會的門檻,袁孔琪表示,台灣9成以上都是中小企業,工會的籌組人數,以香港為例,籌組工會的門檻是10人、日本是3人、南韓是20人;袁孔琪認為,反觀台灣卻要30人,門檻太高。 在全國性工會的部分,需要全國過半數縣市同意才能成立,袁孔琪反問,如果某些集中在花東地區特有的工會,如何達到「全國過半數縣市同意」?此外,這次修法更值得關注的是,條文中明訂工會一旦「違反法令或章程」,經警告限期仍未改善,行政機關可以撤免工會幹部甚至於停止工會業務。袁孔琪抨擊,台灣民主開放這麼多年,工會法修法卻大倒退回戒嚴期,讓政府介入更深。
  • 解開僵局    公華視工會籲鄭同僚不要當痞子

    新聞 解開僵局 公華視工會籲鄭同僚不要當痞子

    2010.06.02 | 14:47

    看不下去公視董事會歹戲拖棚,同為公廣集團的公視、華視工會,今(2)日共同發表聲明,呼籲公視董事長鄭同僚儘速依公共電視法召開董事會,同時要董事會成員別再藉濫訟歹戲拖棚,而監事會也應恪盡職責,不要只著力於董事爭議推波助瀾。 聲明中透露,5月21日鄭同僚曾經針對撤銷對董事的假處分一事,主動與公視、華視工會長達3小時的懇談,鄭同僚當場還說出「我今天有被你們說服。」並表示,他會再跟律師討論。 24日台灣高等法院裁定5名假處分董事抗告成功,25日工會幹部依約與董事長鄭同僚會面時,鄭同僚已經不再提假處分的事,當他被問到是否依公視法邀集恢復資格的5名董事召開下月例會?鄭同僚卻直言不會。儘管還沒有寄發會議通知,只見鄭同僚所持的理由竟是,馬上有7個人不會來開會,而且開了也會被監事提告。 繼5月底公視董事會又再度援用內政部會議規範,由7名董事通過18位華視法人代表推薦名單,其中還包括公視監事黃世鑫也被列在華視董事推薦名單中。已有華視員工反應,從名單上看來,幾乎是移植公視的董監事人選,擔心公視僵局恐怕延燒到華視來,而且其中監事推薦名單還以「自然人」身分登記,未來即使新任公視董事要換人恐怕更是難上加難。 華視員工也想問,這明明是前公視董事長陳春山任內的弊端,一向標榜為公視,力抗政治力介入的鄭同僚,何以再次延用? 以下是公視/華視工會共同聲明全文如下: 公視/華視工會為了解開董事會的僵局,在5月20日發出四點聲明之後,鄭同僚董事長當即來電,約兩家工會幹部針對第二點「請董事長立即撤銷對董事的假處分」的聲明相互磋商。 5月21日在華視長達三小時的剴切對談,工會幹部痛陳目前情況帶給公華視的傷害,也期盼鄭董事長能以大局為重,主動釋出善意,撤銷對8名董事的假處分。鄭董事長說出「我今天有被你們說服。」在場的工會幹部懷抱希望,同意鄭董事長要求給他幾天時間,去與律師團研究如何解決撤銷假處分後的法律問題,並約定在5月25日給大家回覆。 5月24日傳出五名董事抗告成功的消息。5月25日工會幹部依約與鄭董事長會面。鄭董事長似乎忘了21日曾經釋出的善意,重申自己是為了堅持公視獨立自主,對抗政治黑手介入。當工會幹部詢及是否依公視法邀集恢復資格的五名董事召開下月例會?鄭董事長直言不會召開!理由是馬上有七個人不會來開會。 至此,對懷抱期待而來的工會幹部而言,恍若冷水潑頭,除了極力設法消弭僵局的希望全消之外,也預見了公華視員工的未來被噩夢吞喫。我們不得不對鄭董事長提出最深切的呼籲: 鄭董事長,公視法明文要求董事會至少要有三分之二董事出席的規定,您已經用「會議規範」破壞了,現在如果連公視法每個月至少召開一次的基本規定都可以被您否決,這一場荒謬劇肯定是不會落幕了。 當您高舉「獨立自主」大旗揮舞,對抗輿論、對抗法律、對抗主管機關的時候,您大概是以「英雄」自居;可是您要捍衛的不就是公視法嗎?如果您一隻手舉著捍衛公視法「獨立自主」的大旗,一隻手卻不斷拆卸與扭曲公視法的執行,這樣的作為難道不類同「痞子」行徑? 全民期待於公視的「獨立自主」,絕對不等同個人的「自行其是」。您的抗爭讓大家發現了許多公視法缺陷所在。就這一點來看,您是「英雄」。若能加以匡正,修改公視法,求仁得仁,這才是正途。若捨此不為,我們很難認同您的堅持真的是為了「大是大非」。選擇當「英雄」或是「痞子」?全在您一念之間。 公視/華視工會在此提出員工共同的要求: 1、董事長應立即依法召開董事會,讓公視正常運作,也請董事會成員不要再互相杯葛。 2、公廣集團攸關社會整體發展,董事會成員均應以推展公共理念為重。請摒棄意氣之爭,回到道德層面,莫再藉濫訟歹戲拖棚,讓員工安心工作,讓全民放心收視。 3、請監事會恪盡職責,稽查內部正在發生的許多不當事件,不要僅著力董事爭議推波助瀾。 公視/華視工會 2010.06.02
  • 以色列宣布48小時內釋放救援船隊成員

    新聞 以色列宣布48小時內釋放救援船隊成員

    2010.06.02 | 08:08

    以色列襲擊加薩救援船隊,造成至少9人死亡,一時間在國際間成了眾矢之的,面對國際交相指責,以色列終於鬆口表示儘快在48小時內釋放救援船隊成員。 以色列這起襲擊事件,造成至少9人死亡,使得以色列面對國際強烈譴責。聯合國安理會要求,以色列立即釋放所扣船隻和平民。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的發言人說,以色列從援助加薩的船隊上,扣押的所有外國人將會被釋放。這名發言人說,他們將盡快把這些人驅逐出境,並希望在48小時內將他們都釋放到境外。 北約應土耳其的要求,就該事件於周二召開緊急會議後,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也呼籲,以色列立即釋放船隊和人員。約旦、埃及、瑞典等國也先後宣布召回駐以色列大使,以示譴責。英國、中國也相繼譴責了以色列的襲擊行動。 而美國國務卿希拉蕊也表示,對這起事件造成多人死亡表示遺憾。她表示支持以色列就特種部隊襲擊事件介入調查,但前提是公開、透明、可信。 根據BBC報導指出,以色列扣押了船上679名支持巴勒斯坦的活動人士,他們分別來自幾個不同的國家,目前還有30多人在醫院療傷。 儘管以色列政府發言人說,活動人士向以色列士兵開火,另外還使用刀和大棒。但在船隊上的支持巴勒斯坦的德國政治家佩奇說:「這完全是在國際領海對一個和平船隊的海盜行為。」與他同行的另一位德國支持巴勒斯坦活動人士霍伊格女士說:「我們只是想向加薩運送救援物資,船上誰也沒帶武器。我們沒想到遇到這樣野蠻的攔劫。」
  • 台灣記協擴版圖  拿下首位國際記協華人執委

    新聞 台灣記協擴版圖 拿下首位國際記協華人執委

    2010.06.01 | 16:01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顧問余佳璋,日前獲選為IFJ國際記者聯盟執委,也是第一位以華人身份擠進IFJ重要決策核心成員。 IFJ國際記者聯盟5月底在在西班牙Cadiz舉辦全球年會,同時進行執委會選舉。在參選爆炸的激烈廝殺過程中,余佳璋一度與烏拉圭代表打成平手,期間還好有記協執委安德毅在會場上協助穿梭,爭取支持,最後余佳璋在第二輪投票以141 :127 勝出,成功擠進國際記協聯盟決策核心中。 今天在newtalk《開放編輯室》中,余佳璋談起這次難得的參選經驗,他強烈認為,台灣的記者應該要走出去,積極參與IFJ活動,讓這股力量凝聚串聯起來,作為保障記者工作權最大的後盾。 余佳璋說,目前世界各國的記者工作,面臨最大挑戰,不外是工作環境惡化,缺乏保障;另一個威脅是政治暴力的威脅。在2008年以前,記者傷亡人數最多的還是集中在中東地區,但在2008年後,特別是在莫斯科,因為採訪政要貪污醜聞殉職的記者,比例尤為偏高。 雖然IFJ不可能介入他國政局,但余佳璋說,一旦記者工作權益,或人身安全受到嚴重威脅時,IFJ仍然可以結合該國的記協組織,持續對當權者施壓。直到威脅解除為止。 此外,透過今年執委選舉,IFJ生態結構也面臨大洗牌,其中又以拉丁美洲、非洲及中東地區席次大幅增加最可觀。面對未來執委三年的任期,余佳璋認為,未來的IFJ重心可能會移轉到開發中國家,這才是挑戰的開始。 至於中國,原本也有記者代表以「觀察員」的身分參與IFJ活動,但今年不見中國代表出席。余佳璋解釋,因中國的記者代表有「黨職」的身分,所以不能成為正式的代表。但未來他並不排斥,持續與中國記者進行交流,希望能藉此促進中國民主開放,保障記者工作權益,及言論自由。同時,他也將積極推動,由台灣舉辦兩岸三地的新聞工作者的交流研討會。
  • 政院提名NCC人事案  6月8日院會表決

    新聞 政院提名NCC人事案 6月8日院會表決

    2010.06.01 | 14:22

    針對行政院提名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委員人事同意權,經立法院程序委員會將該案排入6月8日院會上午投票表決。 NCC目前委員有7人,其中,主委彭芸、副主委陳正倉和委員翁曉玲、鍾起惠任期4年,101年7月31日屆滿;謝進男、劉崇堅和李大嵩任期2年,今年7月31日任期屆滿。 但由於彭芸計劃8月1日離職,因此,行政院提名蘇蘅、劉崇堅、張時中、魏學文4人為新任委員,4人也都傾向同意未來主委的產生由行政院長提名。 行政院提名蘇蘅、劉崇堅、張時中、魏學文為 NCC委員同意案,經立法院交通、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日前審查完畢。立法院程序委會今將該案,排入8日院會上午投票表決。 根據立法院職權行使法規定,立法院依法行使同意權時,不經討論,交付全院委員會審查,審查後提出院會以無記名投票表決,經超過全體立法委員 1/2之同意為通過。
  • 假處分再出招 鄭同僚擬提再抗告及本案訴訟

    新聞 假處分再出招 鄭同僚擬提再抗告及本案訴訟

    2010.06.01 | 09:01

    台灣高等法院日前裁定公視5名遭假處分董事抗告成功,面對10日內再抗告期限,公視董事長鄭同僚透露,不排除提再抗告,同時向聲請假處分的地方法院提本案訴訟,最快可望6月4日以前決定。昨晚也有多名董事陸續收到公視基金會寄發再抗告電子郵件通知。 自高院裁定後,公視監事會應董事會來函要求,提供法律表意見。在監事會中作成兩點決議,其一是,重申監事會立場,8人本來就不是董事,不能行使職權,這跟假處分無關;其次,為避免一再困擾,公視基金會必須提出再抗告,而且不能撤銷假處分。對此,5月31日晚已有董事陸續收到公視基金會寄發的電子郵件針對再抗告說明的通知。 公視包括陳世敏等8名董事,遭公視董事長鄭同僚向地方法院聲請假處分,遲到5月底,依然維持假處分的暫時狀態,鄭同僚始終沒有進一步提本案訴訟,釐清董事身分適法性的爭議,根據高院裁定書據此認為,顯然並沒有立即的急迫性,且因此導致公視董事會,一再因為出席人數不符公視法規定2/3門檻,導致董事會作成的任何決議,依法自始無效。這也成了這次高院裁定假處分廢棄的重要原因之一。 這次委託律師邱琦瑛向高院提抗告成功的其中5名董事,包括陳世敏、廖元豪、趙雅麗、程宗明、須文蔚等人,回復職權後,不僅牽動後續公視董事會生態,甚至對5月19日召開的董事會,跳過公視法規定,再度延用內政部議事規則通過18位華視法人推薦名單,可能都因此生變。 為了降低高院裁定所帶來的影響和衝擊,儘管鄭同僚對外始終強調「不便評論」高院裁定,但沙盤推演的佈局並沒有停過。他說,除了向高院提抗告,可能同時也會進行本案訴訟,會儘快跟監事、律師研議,作出最後決定。 不過,按高院裁定書中所提,若提再抗告,必須從5月底當事人收到高院裁定書起推算10日內,也就是最遲在6月4日以前,鄭同僚須向高院提再抗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