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華視工會昨(2)日再發聲明,呼籲公視董事長鄭同僚盡快召開董事會。面對董事會僵局難解,鄭同僚雖聲稱是力抗政治力介入,但外界評價褒貶不一,有人私下建議他辭職明志,鄭同僚說:「如果辭職,大家因此指責新聞局,那的確是很大的誘因。」

儘管鄭同僚一再強調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公廣平台,力抗政治力介入,但自從公視對8名董事假處分以來,董事會出席人數,始終無法湊足公視法規定的2/3出席人數的開會門檻,只好一再援用民國54年頒訂的內政部會議規範,引發爭議;另方面,董事會新舊董事輪番上演不出席,造成人數不足流會,這都讓公視的大家長鄭同僚成為眾矢之的。

面對公視這樣的僵局難解,據了解,不少人曾私下建議鄭同僚「辭職明志」,把難題丟回新聞局,鄭同僚坦言,「如果大家因此指責新聞局,那的確是很大的誘因。」他說,辭職是最簡單的事,但只有我個人輕鬆,對大局影響是不好的,他個人於心不安。

為什麼監事會和部分董事要這樣堅持?鄭同僚說,台灣民主發展至今,政治力介入這麼昭然若揭。他在97年就任隔天,立院就凍結一半預算,在他任內發生了許多事,他也考慮未來想為公視寫書,留下歷史記錄。

對於新聞局局長江啟臣,鄭同僚也特別向他喊話,他說,新聞局犯下的錯誤,不在他(江啟臣)任內。鄭同僚認為,若江局長有政務官風骨,坦然面對監院糾正,一定會得到社會的尊敬,他也期待江啟臣可做出政務官的格局,指責別人不能掩飾既成的錯誤,而之前新聞局鑄下的錯,也不是他任內犯的,真正的源頭解決了,才不會愈來愈亂。

對於公視華視工會質疑,鄭同僚原本承認「有被說服」撤銷8名董事假處分,事後又絕口不提,甚至是否讓5名抗告成功的董事回到董事會開會,鄭同僚態度也趨於保守。

鄭同僚說,即使他想撤銷假處分,但監事會和舊董事們也都有意見。他強調,他對8位董事完全沒意見。就算高院解除5名董事假處分抗告成功,風險還是存在,因為裁定書中所列理由第四點提到,「本院(台灣高等法院)不就抗告人受聘董事資格程序是否有瑕疵,是否具有相對人董事身分之實體審認,兩造就該實體上爭執,仍應循訴訟救濟之。」對此鄭同僚說,5名董事抗告成功,「並非決定說他們資格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