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防衛省15日發布2025年版《防衛白皮書》,指出中國在針對台灣的軍事演習中,近年已明顯調整策略,不再僅依賴解放軍主導行動,而是開始強化中國海警(CCG)在「封鎖」台海情境中的角色。日方研判,中方可能意圖透過中國海警進行「灰色地帶作戰」,試圖模糊戰爭與和平的界線,達到對台控制目的,同時避開美國、日本等國家有直接軍事介入的可能。
根據《Naval News》報導,日本防衛省指出,中國早期針對台灣的軍演大多以解放軍為主體。例如2022年8月,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後,中方立即展開環台實彈軍演,發射9枚彈道飛彈;2023年4月的「聯合利劍」演習中,山東號航母編隊更首度駛入太平洋,試圖作出高強度威懾力。
精選報導:被菲律賓籲應先放棄核武! 解放軍 : 中國核武促進地區和平 世界「有目共睹」

然而白皮書指出,自2024年起,中國的演習模式出現變化,愈來愈多演練情境轉向以「封鎖」台灣為目標,而非直接登島作戰。特別值得關注的是,中國海警已正式參與兩次大型對台軍演——2024年5月的「聯合利劍2024A」與同年10月的「聯合利劍2024B」皆可見海警船隻編隊活躍於台灣周邊海域,演練封鎖港口、攔截進出船隻等行動。
儘管中國海警名義上屬於海上執法機關,但自2018年起已劃歸武警序列,實質上納入中國武裝部隊指揮體系。防衛白皮書分析,若中國意圖實現對台統一,可能會避開傳統軍事入侵模式,轉以海警名義進行持續性「巡邏」與「檢查」,形同對台灣實施「海上隔離」,卻又不構成明確的武力攻擊,從而創造法律模糊地帶,拖延或阻礙美日援台行動。
報告強調,根據國際法,美國可以透過「集體自衛權」或「個別自衛權」介入台海危機,前提是台灣遭受「武裝攻擊」。但若中國透過海警執行「封鎖」、「檢查」等非傳統軍事手段,是否構成武裝攻擊,仍具高度爭議性,這也正是所謂「灰色地帶作戰」的關鍵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