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承與創新並重的飲食文化立下新標竿,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於今(16)日攜手台中知名餐廳膳馨民間創作料理舉辦「膳馨煮藝・翻轉客香」記者會。由副主委邱星崴領軍,與膳馨總經理鄭乃綱、主廚王韋荃及「台菜詩人」林祺豐師傅,共同推出三道融合傳統與創意的現代客家菜色,成功將「鹹香」風味轉譯為新世代可親近的台灣味,不僅傳遞飲食之美,更彰顯了文化轉譯的深度與高度,讓客家文化在創新餐桌上再次活起來。
本次活動由膳馨主廚王韋荃發表三道創新客家菜,分別為「金莎醬花生豆腐」、「鹹豬肉酸高麗」及「酥小封」,這些料理不僅保留傳統食材基底,更巧妙融入當代口感需求。副主委邱星崴說道:「花生豆腐結合金沙鹹蛋黃,既有花生的鄉土感,又多了鮮明層次;而改良版的鹹豬肉酸高麗,則以微酸清爽的泡菜風味提升食慾,展現出東西合璧的料理美學。」主廚汪韋荃更表示:「這些菜不僅是食物,更是文化的翻譯者。希望年輕人能用味蕾體驗,進一步認識背後的精神。」
持續更新:竹編不老創意正盛!台中農會成果展 展現農村婦女工藝創新力
邱星崴指出:「我們客家人自己吃自己的菜,是非常苛刻的。」他補充,客家族群對於料理的講究,不只是味道,而是一種源於土地與生活的「勞動美學」。傳統客家家庭常以交換自家菜色為社交日常,因此在品嚐時更能明顯吃出各家掌廚者是否有完整體現客家菜的精神與味道,也間接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料理標準。「如果菜色不夠道地,吃的人會知道,並且說出來。」這不只是吃,而是一種道德與勞動的自我要求。
他更指出,雖然客家菜多以「油鹹香」為標誌,但這背後的風味追求,其實來自長時間保存、重視實料的必要性——從梅干菜的醃製、到炒料的層次,都是繁複又耗時的工序。這些費工的程序往往不被現代市場價值看見,卻是傳統客家菜能歷久不衰的關鍵。他強調:「文化的傳承,不只靠記憶,更要靠形式的轉譯與創新。」
在場NewTalk新聞記者提問「關於這次想要推廣結合客家料理的元素,未來是否會將此具有創新價值的料理推廣給不同的族群或者是推廣至國外?」邱星崴表示,這正是「客食 Ha-Food」計畫的核心精神之一。他指出,客委會近年積極推動「六箭客事」政策,其中就包含透過飲食轉譯,將客家文化以更親民、多元的形式進入主流市場,甚至放眼國際推廣。
邱星崴說明,當前客家菜大多仍被侷限於熱炒店、傳統桌菜等既定印象,與現代人講究精緻、共享、小份量的用餐型態有所落差,因此特別啟動與台北君悅、台中膳馨、花蓮理想大地等餐飲品牌合作,進行創新轉譯。透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吸引年輕世代接觸客家文化,也讓外國旅客能以美食作為進入口,感受台灣多元族群的文化深度。
「我們的目標,是讓消費者吃下這道菜時,驚豔於它的創意與美味,然後發現——原來這是客家菜。」他強調,這樣的文化潛移默化,遠比標籤式的宣傳更具力道。他也期待,未來能持續透過與高端餐飲的聯名合作,將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客家味,帶上國際餐桌,讓世界也能品味這份來自台灣的文化自信。
膳馨公關副總蔡馨誼也表示,即日起至 9 月 11 日於膳馨民間創作料理兩家門市限時供應,分別為台中存中街創始店與誠品480市政店七樓門市,餐點採單點制,民眾可依喜好自由選擇。她強調:「我們所主打的是每一道料理背後的文化、品質與價值!」
「煞猛」客家菜台中上桌 膳馨轉譯玩出新風味,讓我們看看諸位嘉賓吃起來的開心模樣。 唐復年

「膳馨煮藝・翻轉客香」記者會現場展出的三道創新客家料理,展現客家料理的現代表現與文化轉譯精神。 林怡伶/攝

客委會攜手膳馨創新詮釋客家菜,傳遞勞動與風味的堅持。 林怡伶/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