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波成案的25件罷免案將於下週六舉行投開票。目前全台罷團發動「護國大遶境」將在本週六回到立法院青島東路集結。先前幾場大雨讓嘉義縣市、台南市、屏東縣造成相當嚴重災情和農損,讓「護國大遶境」的高昂氣勢也瞬間被澆冷了,現在災情處理大致告一段落,由於距離投票僅剩一個黃金週,因此週末立院週邊道路集結,也成為大罷免氣勢是否還在的一項重要觀察指標。

目前藍綠大罷免的決戰點是甚麼?仍延續之前的主調,藍營指「替人民出氣」。綠營則反擊「傾中立委、出賣台灣」。國民黨和民眾黨在立院強勢三讀通過的普發現金一萬元,但聰明的執政黨,截至目前並未說發錢或不發錢,雖說7月20日之前政院要決定發與不發,不過能拖幾天是幾天,加上美台關稅也未掀牌,這些都會影響大罷免的政治氣氛,萬一台美關稅,台灣比日韓高或是與日韓同款,相信也會引起部分產業和族群不滿,主要是影響產業存活,這些因素相激相盪都可能為藍或綠來一個翻盤的動作,這兩個比較算是全國性議題,不過目前還在觀望當中。

精選報導:朱蒲青觀點》 國民黨「死亡抄寫」風暴延燒 看朱立倫政治危機

有大樓住戶指控,徐巧芯未取得全部住戶的同意,就直接在大樓外牆架起看板。 圖:翻攝自剷除黑芯臉書

這場攻防的決戰點及勝負關鍵有幾個,首先是「投票率」與「同意比率」,根據罷免門檻規定,需要「超過選區選舉人總數四分之一的同意票,且要多於不同意票」,就是動員vs.冷卻投票行為的策略,也成為雙方攻防主軸,但這要看各區選民特性而異,當年高雄市長韓國瑜採用冷卻策略,結果市民以93萬票將他罷免掉。

再來,激起組織動員與返鄉投票意願。目前花蓮部分,民進黨為了能夠罷免掉花蓮王傅崐萁,該黨組織部主任張志豪已經到花蓮蹲點將近1個月,希望拉出更多組織票。之前民進黨花蓮一個組織系統,曾經很有信心表示,要一個支持者拉出三張票。由此積沙成塔,奮力擊敗花蓮王。另外,綠營希望仰賴空戰與利用價值號召,要動員中南部或外縣市年輕人返鄉投票。目前因應花蓮投票前後縣府舉辦「夏戀嘉年華祭」,特地商請台鐵加開3列班次火車。

不過傅崐萁顯然不走宣傳這個套路,他延著縣府系統及自己長期以來樁腳,依靠傳統基層系統(宮廟、地方派系),低調拜票,完全不在意媒體曝光度。接下來則是媒體與社群輿論戰,在新媒體多元流通時代,社群圖文短影片在在影響行動意願。31個罷團及藍綠也都利用各種社群和媒體,作為宣傳路徑。

這場罷免活動,對台灣政治情勢而言,絕非是終點,而是新政局的起點,不僅針對個別立委的政治去留,而是攸關台灣政黨對抗的格局。它不僅影響補選,連帶也影響2026縣市長及議員選舉的實力,甚至2028總統大選的基礎。因此無論是執政的民進黨或國民黨甚至民眾黨都有連動的影響。

護國大遶境掃街車隊今午來到北市南港、內湖區向市民拜票,支持罷免國民黨立委李彥秀的內湖區民眾站在路口,手持大罷免大成功旗幟呼應。 圖:張良一/攝

花蓮縣議長張峻(左)手舉國旗力挺罷免傅崐萁。   圖:高逸帆/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