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預計自8月1日起對韓國輸美產品加徵25%「對等關稅」,雙邊談判氣氛緊繃。美方不僅要求降低農畜產品與數位產業貿易壁壘,還施壓韓國設立高達4000億美元的對美製造業投資基金,令韓方面臨前所未有的政治與經濟壓力。
根據韓國政府與經貿人士透露,美國此舉表面上是為了縮小對韓貿易逆差、振興本國製造業,實則將談判重心擴及安全事務與軍費分擔,幾近回歸川普時代的「一攬子交易」策略。美方提出的要求包括:放寬對30月齡以上美國牛肉的進口限制、擴大大米配額、放寬水果檢疫條件,撤銷韓國即將施行的《網絡平台中介交易公正化法》及互聯網接入費用制度,並允許谷歌傳輸高精度地圖數據至境外。
持續更新:韓國關稅談判卡關 韓媒爆「美要求設立投資基金」天價金額曝光

此外,美方更在最新一輪談判中提出韓國設立名為「強化製造業合作基金」的方案,金額直指4000億美元,與日本此前在美日關稅協議中所提規模相同。知情人士指出,這筆基金資金可用於韓企在美投資新建或擴廠,或收購當地企業,但實際規模接近韓國年度預算的八成,讓韓國政府陷入深切財務壓力。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本部長呂翰九表示,儘管投資決策最終取決於企業,政府也可在背後提供資金「平台」,協助企業拓展海外版圖。他強調:「幫助美國重建製造業的同時,也為韓國企業創造新增長動能,這是一種正和(Positive-sum)談判策略。」
然而,外界普遍質疑韓國是否有足夠財政與社會承受力應對美方一連串要求。特別是開放農產品市場方面,觸及國內政治敏感神經。目前美牛僅限30月齡以下輸入,背後源於2000年代初瘋牛病風波所留下的協議。美方則指廢除此限制將可額外創造最多1.75億美元出口收益。除此之外,美方亦批評韓方對蘋果等美國水果實施過於繁複的檢疫程序,而大米配額之外的進口產品更被徵收高達513%的關稅。

對此,韓國農業團體強烈反彈。16日,後繼農業經營人中央聯合會已於總統府前舉行抗議集會,痛斥政府「犧牲農民利益換取關稅減免」,要求政府堅守農業防線。農林畜產食品部與產業部對此立場亦有分歧,預計內部整合與國會協商將成為一大挑戰。
外交觀察人士指出,川普對日韓同步施壓,意圖透過「最後通牒式」策略,在11月美國總統大選前快速取得對內可交代的政績。韓國若無法在月底前作出具體回應,恐將面臨貿易制裁與國內政治壓力的雙重風暴。
據悉,韓國政府本週將進一步召開聽證會與內閣協商,爭取於月底前重啟與美國的「2+2」通商高層對話。但隨著美方要求不斷升級,談判是否能及時突破僵局,仍是未解難題。

據悉,韓國政府本週將進一步召開聽證會與內閣協商,爭取於月底前重啟與美國的「2+2」通商高層對話。但隨著美方要求不斷升級,談判是否能及時突破僵局,仍是未解難題。 圖:翻攝自X帳號@zerotokor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