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川普政府對韓國擬加徵 25%關稅,據韓媒報導指出,美國要求韓國政府設立一支巨額投資基金以支持美國重建製造業,並作為韓國企業赴美設廠或投資當地企業的資金來源。顯然,這項要求與先前美國政府所提出包括開放牛肉、大米在內的農產品市場等舉措,完全不在同一層次。
《朝鮮日報》週二(15日)報導,該要求在本月初的韓美關稅談判中,由美方提出,並參考美日關稅談判時,日本提出的規模 4,000 億美元,要求韓國也比照「對等」的金額來投資。
全站首選:補F-35爬升慢缺陷! 美軍最強非隱形戰機部署日本 與殲-20第一島鏈別苗頭
此舉被視為在川普威脅 8 月 1 日對日、韓兩國加徵 25% 對等關稅後,進一步向韓國施壓,試圖取得可對內宣示的具體成果。對韓國而言,眼看距離被加徵關稅僅剩不到半個月時間,這筆金額相當於該國年度預算的 80%,令韓國政府陷入資金籌措的困境。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通商交涉本部長呂翰九透露,美方在 7 日與 10 日的高層通商會談中,首度提出此要求。他表示,韓國雖準備了包括開放農產品等非關稅壁壘的方案,但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只專注於基金設立的議題。呂翰九強調,韓國企業在造船、晶片及電池等領域對美投資,購買美國尖端設備,本就符合兩國製造業合作的目標。他認為,透過基金支持企業赴美投資,以換取關稅優惠,較單純降稅更具「正和」(Positive—sum)潛力。
儘管如此,韓國政府仍對與日本相當的資金規模存疑,因兩國經濟與對美直接投資規模不同。據悉,韓方正討論合理的基金規模及資金來源,並將重啟與美方的「2+2」通商談判。
業界觀點認為,若基金可促成韓企進軍美國、突破中國市場壓力,未必全是壞事。但也有人憂心,此舉可能加劇韓國國內產業空洞化。此外,美國持續要求韓方開放農畜產品市場,令談判難度升高。若協議無法在 8 月 1 日前達成,韓國恐面臨對等關稅衝擊。對此,呂翰九回應,「會努力避免為了時間而犧牲實質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