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揚言要對印度加徵關稅,以懲罰其參與金磚國家(BRICS)論壇,此舉讓正全力敲定對美貿易協議的新德里陷入兩難。
為了競爭新興市場的全球話語權,金磚國家由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等四國正式成立於 2009 年,2010 年南非加入後,成為「金磚五國」。
當前熱搜:罷免區封關民調:贊成「大罷免」投票率9成1大勝反對的6成3
埃及、衣索比亞、伊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於 2024 年加入,印尼於 2025 年加入。截至 2025 年為止,總共有 10 國。為擴大影響力,另設立觀察員機制。
金磚國家現已占全球經濟總量的四分之一、涵蓋近半世界人口。如果緊密連結並持續擴大,勢必削弱美國全球影響力。
金磚:扭曲的美國關稅政策 川普:金磚是反美組織
川普還表示,印度可能與其他金磚成員一樣面臨額外 10% 的關稅,並稱金磚國家是「反美組織」。
川普的最新威脅是在為期兩天的金磚峰會後發出的。這次峰會在巴西舉行,領袖們會後共同聲明,批評美國扭曲貿易的關稅政策。儘管巴西與南非已公開反擊川普言論,印度則選擇保持沉默,顯示在與華府維持關係上走得相當謹慎。
印度官員表示,對川普這次的威脅並不特別緊張。根據要求匿名的官員指出,川普之所以對金磚國家不滿,是因為該組織試圖削弱美元的主導地位,但這並非印度的目標。

歐元都沒辦法了 想像的金磚貨幣動搖美元地位?
印度不支持建立單一金磚貨幣,目前參與本地貨幣貿易安排,純粹是為了降低風險。不過,隨著印度即將在 2026 年擔任金磚輪值主席國,勢必得與中國、俄羅斯這類希望強化金磚反美定位的成員國劃清界線。
印度仰賴自身戰略價值與中立的貨幣政策,希望能獲得美國不同待遇。曾任印度駐世貿組織首席談判代表的 Mohan Kumar 說:
「川普不滿的是某些金磚國家在談建立替代儲備貨幣。印度一再強調本地貨幣交易與去美元化是兩回事,因此不應被劃入那類(議題)。」
若歐元推出 20 多年仍未能撼動美元地位,尚停留在構想階段的金磚貨幣,短期內恐怕更難對美元形成實質挑戰。
美中對抗格局 印度能持續保持中立?
多任美國政府歷來都視印度為戰略夥伴,也是抗衡中國日益強勢的區域關鍵力量。美國副總統副總統范斯(JD Vance)才在 4 月表示,21 世紀的命運將取決於美印夥伴關係的強度。
但這段關係近期也出現波折。川普在 5 月稱成功調停印巴衝突、促成停火,遭印度駁斥,否認有以貿易作為談判籌碼。川普政府也對巴基斯坦軍方釋出善意,這讓新德里感到憂心。
印度與美國都承諾在秋天前完成貿易協議,雙方都寄予厚望。反對派國會議員沙魯爾(Shashi Tharoor)表示,若能順利簽署協議,將展現兩國穩固的關係。
沙魯爾說:「目前與美國的關係狀況不錯,如果貿易協議談成,將是非常非常正面的訊號。」
川普施壓印度為表 反金磚國家集結為實
川普最新關於金磚國家的關稅威脅,也可能是為向新德里施壓、爭取更多讓步的談判手段。他先前曾揚言,若金磚國家在雙邊貿易中放棄美元,美國將對加徵 100% 的關稅。
Mohan Kumar 說:「我們要分清楚川普總統的話語策略與實際作為。」
川普看似施壓印度,但最主要目標很可能是如印度官員所述的擔憂金磚國家企圖威脅美元地位,進而動搖美國的影響力。
儘管去美元化這項由中國主導的倡議推進有限,仍有數十個國家渴望加入。因此正當金磚領袖齊聚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年度峰會時,川普宣布要對任何支持金磚「反美政策」的國家加徵額外 10% 關稅,加碼在現有和預告中關稅的懲罰。
歐洲智庫布魯塞爾經濟暨全球研究所(Bruegel)資深研究員艾莉西亞(Alicia Garcia-Herrero)認為說:「川普擔心並非毫無道理,金磚確實展現出反西方立場,該組織的部分核心理念就是要改變當前國際秩序。」
去美元化?缺乏真正替代方案
川普對金磚最在意的一點就是貨幣政策。他認為說:「金磚的成立就是為了傷害我們、摧毀我們的美元地位,把美元從標準貨幣的位置上拉下來。」
事實上,這不是他第一次發表類似言論。早在 2024 年 11 月,川普以總統當選人身分時就曾表示過,若金磚國家推動成立新貨幣或支持其他取代美元的貨幣,他將對其加徵 100% 關稅。
金磚近來加快去美元化的腳步,鼓勵成員國以「本地貨幣」進行貿易結算。特別是受西方制裁與關稅衝擊,中俄兩國正領頭推動這一轉向,能源交易多以盧布與人民幣計價。
印度自 2023 年起也以人民幣、盧布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迪拉姆(dirham)支付廉價俄油。
金磚:降低對美元依賴 以本國貨幣進行貿易
此外,巴西總統魯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於 2023 年提出「金磚貨幣」(BRICS currency)的構想,不過這項技術上極其複雜的計畫至今並未成為組織主軸。
儘管如此,金磚國家確實積極尋求以本國貨幣進行貿易,藉此降低對美元的依賴。若成功,是有可能會削弱美元在全球經濟中的主導地位。
金磚各國領袖還在今年峰會上發表聯合聲明支持成員間的「跨境支付倡議」,目標是成為替代 SWIFT 的跨國支付網絡,繞過 SWIFT 與美元結算體系,對俄羅斯與伊朗等受西方制裁的國家尤其有利。
其他國家也樂見不必再依賴美元進行貿易。

人民幣資本管制、盧布波動劇烈 放棄美元不實際
而中國自身也長期致力於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並削弱美國所謂的金融霸權。中國央行行長潘功勝曾在上海的金融論壇表示,應發展多極化的國際貨幣體系,即無單一主導貨幣的全球體系。
值得注意的是,艾莉西亞說:「印度和巴西都在努力平衡金磚中由中俄主導的反西方立場。」
根據金磚組織網站資料,2024 年全球貿易總額約 33 兆美元,其中金磚內部貿易僅占 3%,約 1 兆美元。經濟學者波尼奇(Herbert Poenisch)說:「目前世界大多數貿易仍以美元和其他傳統貨幣結算,要動搖這一格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美元目前仍用於近九成全球交易,占全球外匯存底的 59%。多位經濟學家因此認為,任何金磚替代方案都會受到人民幣資本管制、盧布波動劇烈,以及多數成員不願放棄美元等因素限制。
相關報導:
金磚國家峰會:中俄試圖取代美元經濟秩序
金磚五國發行共同貨幣?經濟學家:這太扯了!除非印中合作
金磚佔全球經濟量1/4 持續擴張但成效有限
過去 10 年,金磚國家從原本的 4 國擴大至 10 國,包括今(2025)年 1 月加入的印尼。沙烏地阿拉伯雖已被列為成員,尚未正式確認其身分。
此外該組織還有九個夥伴國,數十個國家排隊等著加入。因此,一般認為這是中國打造要來對抗 G7 的組織。金磚國家現已占全球經濟總量的四分之一、涵蓋近半世界人口。
金磚經濟體最初由巴西、俄羅斯、印度與中國於 2009 年創立,正值美國金融危機導致國際信譽重創。2010 年南非加入,成為金磚第五國。
埃及、衣索比亞、伊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與印尼等國近來陸續加入金磚,阿爾及利亞、馬來西亞等則為潛在夥伴,這顯示該組織正快速擴張。
中俄利用金磚對抗美國?很難!
許多國家出於務實考量選擇靠近金磚,希望打造一個不再由西方主導的多極世界秩序。與此同時,隨著中國在全球舞台上日益強勢,俄羅斯又因入侵烏克蘭而與西方交惡,觀察人士指出,中俄正試圖將金磚塑造成抗衡美國影響力的工具。
不過,並非所有成員都認同這一方向。印度總理莫迪 2024 年在金磚峰會上曾警告,應小心避免讓這個組織變成被視為在取代全球體系的形象。成員國多次否認金磚是「反西方」組織。
儘管成員國增加、目標雄大,金磚仍難以把願景轉化為實質作為。金磚國家缺乏制度整合,內部又存在嚴重地緣政治矛盾,尤以中印之間為最。至於金融機構替代方案,目前也發展緩慢。
被視為世界銀行競爭對手的新開發銀行(NDB),至今僅核准 390 億美元貸款,遠低於世界銀行超過 1 兆美元的規模。

沒有戰略替代機制 金磚淪為象徵性俱樂部
有觀察人士指出,金磚領袖很快就會意識到:擴張不等於影響力。若沒有明確戰略、強化協調與具體替代機制,金磚恐怕淪為象徵性俱樂部,而非變革力量。
經濟學者波尼奇說:「川普其實不必太擔心,金磚還在起步階段,要整合這麼多不同優先事項,非常困難。」
而且今年的金磚峰會中,包括中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與埃及在內的多位國家元首皆未出席,顯示該組織對部分成員的優先順位或許並不高。
雖說存在種種差異,金磚領袖在巴西峰會上仍對川普的關稅政策表達立場,批評單邊制裁與保護主義關稅,雖未點名川普,但表示此類措施「扭曲全球貿易」並違反 WTO 規則。
金磚國家意識形態差異太大難以調和
金磚領袖同時譴責對伊朗的攻擊「違反國際法」,但未指名美國或以色列,再次表態支持巴勒斯坦建國。但避談對俄羅斯的批評,卻譴責烏克蘭對俄羅斯基礎設施的攻擊,呼籲建立永續的和平解決方案。
只是目前的金磚成員涵蓋專制政權、共產黨領導國家、神權政體、以及充滿活力的民主國家,地緣政治光譜極廣。
其中有如印度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這樣的美國友邦,也有如伊朗這樣視美國為敵的國家,印度與中國更是長期存有矛盾。
這樣的多元性使得金磚在諸多議題上難以達成共識。不少專家認為,金磚內部政治體制與理念差異過大,難以發揮實際效力。
作者:艾格姆,報呱特約主編。
延伸閱讀:
布局歐亞非 中國如何擴大東地中海影響力?
美中日內瓦關稅談判有共識?中國今舉辦峰會搶佔拉美影響力
印中邊界爭端:和平不遠了?
參考來源:
2025/07/10 The Japan Times Trump’s BRICS warning to India adds new twist to trade deal
2025/07/08 DW Why is Donald Trump so afraid of BRICS?
2025/07/10 CNN Trump is threatening tariffs on a Beijing-backed group. What’s got him so worri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