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從藍白陣營打算在國會推動「普發現金」政策開始,朝野之間的唇槍舌戰,就不曾間斷過,然端看其攻防內容,實在都不脫「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格局。於是乎,一場朝野搶當「晉惠帝」的競賽,就此揭開序幕。

先是賴總統於團結十講中,笑問檯下上層階級的朋友,「一萬塊能做甚麼?買個菜就沒了,沒必要」,據此來表達政府傾向不發現金的態度。的確,在物價高漲的當下,一萬塊逛個大賣場,大概就去了一半,總統所言非虛,但對升斗小民而言,能多買一回民生物資,實質就是減輕了生活壓力,又怎麼會沒必要呢?可不是每個人都像檯下聽講的社會菁英,光是喊喊抗中保台、搞搞大罷免就飽了!

繼而隨著丹娜絲風災襲來,行政院又順勢的將普發現金政策與撥補台電一千億,做了「零和」競合的聯想,振振有詞的譴責在野,不將這筆預算撥給台電,體恤台電員工的辛勞,根本就是漠視基層勞工的權益。但卓揆啊!行政院長都當那麼久了,難道不知道台電員工的薪資,與撥補的預算是毫無相干的麼?您知道嗎?即便在台電面臨著鉅額虧損的當前,近年來平均年終依舊穩定有4.4個月,有沒有撥補,根本沒差。這筆年年撥補的預算,就像財務黑洞的勞保年金一樣,充其量只是用來美化帳面數字,但一如年金需要改革,台電若不正視虧損的緣由,只是無止盡的陷入撥補循環,根本沒完沒了!

又昨日最新說詞,卓榮泰院長認為,如果把國家的錢,撥給海委會購置無人機,能讓國家安全得到保障,但如果普發一萬給國人,可能就是買個遙控飛機而已,國家就沒有無人機了,這對國家有助益嗎?但卓揆啊,這普發一萬的預算,說穿了就是多的,是在各部會以框列規劃購置設備與施行計畫之外的經費,若海委會真有用無人機來強化我國海防的需求,何以當初不直接編入預算即可,顯見並無此需求。
換言之,自家部會都認為沒需要的設備,假若獨獨只是因為有了額外的預算逕自購買,那還不是跟廣大的蚊子館一樣,結果就是閒置荒廢而已,這才是浪費吧!與其如此,還不如撥給人民拿來買遙控飛機,親子同樂一番,不是更好麼?

當然,在野方面的說詞,同樣也陷入「晉惠帝」的泥沼。當總統說著一萬元買不到甚麼菜,當卓揆說個人買遙控飛機不如讓國家買無人機,藍白皆嚴詞批判,並且說著一萬元多好用、多好買之類的話語。但您不覺得矛盾麼?在野一方面提及物價高漲,另方面又彷若把一萬元當成三倍、五倍的消費力在做廣宣,假若很好買,豈非證明了主計總處屢屢公布物價穩定數據的真確性,那麼所謂物價高漲的指控,不就不攻自破了麼?
說穿了,在野多數選在這個時候通過普發現金法案,就是為了拯救大罷免無誤,基此,援引其他說詞來合理化該政策,都顯得不是那麼理直氣壯,就不用再遮掩真實動機了。畢竟,透過該法案,讓人民看清楚到底在國會,是哪個陣營為反而反,又是誰再昨日今非,使選民在726投票的意向有跡可循,未嘗不是件好事。(包括國定假日4+1、以及普發現金法案,極有可能在執政黨重返國會多數後,重新進行通盤檢討,您覺得怎麼樣呢?)

其實,發與不發現金,兩造之間的爭論,都欠缺一個強而有力的理由。基本上,從過往的執政軌跡窺見,朝野陣營普遍都同意,當國家面臨著經濟發展危機的當口,就應該祭出「刺激消費方案」。於是乎,馬英九時代因應金融風暴有消費券、蔡英文執政時面對新冠疫情及疫後復甦有三倍券、五倍券。如今,藍白陣營認為當前需要普發一萬的理由,是我們正面臨川普關稅政策的衝擊,這理由充分與否,就得看台美關稅貿易談判結果為何?當然,若我們被課徵四月公布的30幾趴關稅,那確實立刻陷入經濟危機,但如果我們與美方達成握手協議、可以談成如印尼般的19%關稅呢?這所謂的「危機說」,是不是就降低很多呢?

換言之,普發現金有沒有正當性,台美關稅談判的結果,就是關鍵。基此,執政黨如果想要狠打臉在野陣營,就別再蓋牌了,似乎一心只想著拖過726大罷免後才公布關稅結果。既然我國貿易談判代表日前都已回國,相信應該已有明確的定案,何妨此時開誠佈公的向人民報告,一方面穩定民心,另方面亦可搓破藍白以現金普發來解關稅危機的說詞,不是很好麼?如果稅率是一字頭,顯然優於全球各國,那還不成為大罷免大成功的臨門一腳,還等甚麼呢?
(不過,當然囉!按民進黨有一絲絲好消息,就會廣為搞大內宣的習性看來,鄭麗君副院長都回來快一個禮拜了,政府對關稅議題仍就隻字不語,結果如何,大概都已明瞭了吧!)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