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正面臨艦隊轉型關鍵期。根據《美國海軍學會新聞網》(USNI News) 7 月最新報導,美國海軍主力水面艦專案正接連出現延宕,包括福特級航母兩棲攻擊艦導彈驅逐艦與護衛艦等重大專案全數延期,部分工期推遲長達 3 年,引發各界質疑美軍是否遭遇造艦體系失靈。

報導指出,福特級航母 2 號艦「甘迺迪號」(CVN-79)交付時間從原定的 2025 年延至 2027 年 3 月;3 號艦「企業號」(CVN-80)也延後至 2030 年 7 月,分別延後 2 年與 1 年。同樣陷入延期的還包括美國級兩棲攻擊艦 3 號艦「布甘維爾號」(LHA-8)與 4 號艦「費盧傑號」(LHA-9),原預計 2023 年服役,現推遲至 2026 年,整體工期拖延長達 3 年。

現正最夯:嗆檢「要押就押我一個」柯文哲稱「沒貪污」:只能安慰自己看守所免食宿

中國雖有完整的艦艇隊伍,但仍無法做到與美軍航母正面對抗。圖為美軍福特號航母。 圖:擷取自「X」@Warship_78

此外,下一代驅逐艦 DDG(X) 與護衛艦 FFG(X) 也難逃延期命運。DDG(X) 原定 2032 年建造、2040 年服役,如今延後至 2034 年開建;FFG(X) 則遲至 2029 年才有望交艦,且 2026 財年甚至未編列建造預算,進度停滯不前。

儘管如此,美國在潛艦領域的發展卻呈現另一種景象。2024 年至 2025 年,美國海軍連續交付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艦第 23 艘(SSN-796「新澤西號」)、第 24 艘(SSN-797「衣阿華號」),而第 27 艘(SSN-800「阿肯色號」)則預計 2027 年服役。截至目前,美軍已有 24 艘維吉尼亞級核潛艦服役,另有 4 艘建造中、9 艘已下單採購,未來 10 年預計還將增建 20 艘。

阿肯色號預計 2027 年服役,美國國會對於海面下的預算更為寬容。 圖:翻攝自@WarshipCam

2026 財年,美國海軍為第 41、42 號維吉尼亞級核潛艦編列逾 110 億美元預算,顯示其對水下艦隊重視程度遠超水面艦。根據美軍長期規劃,未來 30 年將建造 59 艘新型攻擊核潛艦,包含 36 艘現有型、11 艘具巡弋導彈能力的 VPM 型,以及 12 艘新一代 SSN(X) 潛艦,並無延宕跡象。

軍事分析人士指出,核潛艦作為一等艦艇,實際作戰價值與航空母艦並列,具備戰略打擊與海上封鎖能力。若與中國海軍同期間建造的 32 艘 052D 驅逐艦相較,美國能以更短時間內服役等量甚至更多的核潛艦,顯示其工業體系運作仍具壓倒性優勢。

中國055大驅逐艦。 圖 : 翻攝自解放軍東部戰區

從軍費結構來看,水面艦艇如中型登陸艦每艘造價 3.5 至 4.3 億美元,國會已對其成本表示憂慮,部分項目被迫擱置。但對於核潛艦,美國每年編列逾百億美元持續建造,不受太多干預。

評論指出,水面艦延期雖成為媒體關注焦點,但美國真正的軍事重點正在向水下轉移,透過強化潛艦戰力,構築新型海上優勢。專家警告,未來美國海軍極可能運用潛艦對戰略航線進行壓制、發動無限制潛艇戰,對全球海權與貿易安全構成威脅,亞太地區首當其衝。

美國多艘艦艇延後交付,甘迺迪二號艦預計延後至 2027 年交付。   圖:翻攝自@ianellisjo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