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8月9日為國際原住民日,民進黨原住民事務部與新住民事務部今(6)日一同召開記者會。會中除了邀請原住民、新住民表演為台灣近日災情祈福外,也強調台灣是南島文化的根源地,因此,原住民與新住民在文化、詞彙上有許多相似之處,也是身份認同跟歷史脈絡的連結。記者會中也指,原住民目前面臨語言消失、土地遭掠奪等問題,呼籲民眾能一起守護原住民。
民進黨原住民事務部今天上午召開《2025國際原住民日》紀念記者會,包括代理秘書長何博文、新住民部主任羅美玲、原住民部副主任俄鄧·殷艾 Eteng Ingay、新媒體部主任阮俊達、立委陳瑩、伍麗華、新北市議員蘇錦雄等人與會。現場也先邀請旅北都蘭文化藝術團、印尼竹韻揚聲樂團進行音樂演出,並為台灣近日的災情祈福。
現正最夯:比亞迪夜宴立院高層 黃國昌質疑三立主管設局 三立電視:暫停職接受調查

何博文表示,在國際原住民日,希望讓全世界所有民眾都了解到,原民不管在生活、語言、文化、傳統,都要受到最完整的保護。他說,民進黨重視原住民,執政時,創立原住民事務委員會,而文化健康站也傳遞、發揚很多原民文化,並協助政策落實,如原民創業貸款、住宅補貼等。
陳瑩指出,全世界的原住民人口約四至五億,遍佈90多個國家、5000多種語言文化,而台灣就有40多種原住民語言。她說,原住民族扮演地球上環境的守護神、生態平衡的守護神,但如今面臨共同問題,包括土地被掠奪、語言消失中,因此希望透過今天的記者會,讓非原住民的朋友都能一起參與、愛護、守護原住民。

伍麗華表示,立法院這一年多發生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包括原民會南島論壇交流的經費被刪除,而在族語教會推動的經費也被凍結,這些都是去主體化的思維;另外,原民會組織法也被修法去掉16個原民委員的經費,竟有原民立委自我閹割、自我矮化。
羅美玲指出,原民部這次邀請新住民部一同舉辦記者會,不單單只是文化交流,而是身份認同跟歷史脈絡的連結。她說,總統賴清德曾說,「台灣就是南島文化的起源地」,這點不需要懷疑,剛剛原住民與新住民交流的時候,就發現在詞彙、文字、生活習慣上有許多驚人相似之處,而現場演唱也希望為台灣近期的雨災帶來更多祈福。

原住民、新住民一起圍圈跳舞。 圖:高逸帆/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