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黨立委劉書彬於今(11)日在立法院國是論壇中指出,能源轉型不應淪為破壞自然生態的藉口,並點名多起光電設施開發案例,痛批經濟部未善盡監督之責,導致光電設施破損成為海洋垃圾,甚至危及居民安全,並呼籲政府「把錢花在對的地方」,莫讓綠能成為破壞環境的工具。

劉書彬表示,屏東佳冬外海的旭東海洋離岸光電試驗場標榜可抵擋14公尺大浪及長時間強風,卻在颱風尚未登陸前即拆除光電板,僅九級風時便造成浮台破裂,造成污染,形成海洋垃圾,甚至影響到高雄沿岸,質疑試驗設施根本無法承受氣候衝擊。

現正最夯:美對等關稅8月1日生效 鄭麗君:談判進入關鍵階段、拚期限前完成

她也指出,該試驗場一次架設面積高達10個足球場,然在地漁民與居民毫不知情。雖然旭東公司曾於2023年在金門水庫測試抗風浪效果並提出數據,劉書彬質疑,水庫的試驗並不足以模擬海上的強風。

劉書彬進一步說明,包括高雄大樹的荷光光電案,因分期開發疑似規避環評,導致山下居民遭受土石流威脅,遭環團批評為「漂綠的黑色能源」,嘉義的雲豹能源案更斥資2.88億元興建太陽能板,卻在完工不到兩年後被颱風一天摧毀,如同打水漂一樣。

經濟部於週三(9日)發表聲明指出,光電設施若破裂未及時處理,恐釋出有害物質污染生態。對此,劉書彬痛批,政府監管不力,導致綠能成為少數業者圖利的工具,背離能源轉型初衷。

最後,劉書彬強調,政府正視人民真正關心的事,如台幣升值、關稅危機等經濟議題。而賴清德政府握有史上最高的兩兆九千億預算,應聚焦在民生與環境平衡上,並將資源花在人民真正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