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邊境近日再度爆發新一輪激烈衝突,在短暫停火後重新交火。巴基斯坦空軍此次表現搶眼,尤其配備中國製殲-10C 戰鬥機,傳聞在數場交鋒中成功擊落印度空軍的飆風戰機(Rafale)、Su-30 與米格-29 等共五架戰機,震驚國際軍事觀察界。過去被質疑缺乏實戰經驗的中國戰機技術,如今因這場衝突而讓美媒罕見轉調。

根據報導,巴基斯坦空軍運用殲-10C 所搭載的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與 PL-15 超長程空對空飛彈,在未進入視距前即完成打擊。PL-15 射程可達 200 公里,遠超一般第四代與四代半戰機所能應對的距離,讓敵機尚未進入還擊條件即遭摧毀。

現正最夯:南海戰機對峙! 殲-16 與美軍機南海纏鬥50分鐘? 專家:突破傳統空戰常識

殲-10C 在印巴衝突中一戰成名,中國戰機不再是沒實戰經驗的紙上談兵。 圖:翻攝自地球編輯

這一戰果尤其對印度空軍構成衝擊。印度引進法國飆風戰機原本被視為制衡中國空優的重要支柱,具備良好隱身與電子對抗能力。然而,在這次交火中卻接連敗北,顯示其於遠程空戰條件下可能存在短板。印方過度依賴單機性能、忽略體系協作的作戰模式,再度在戰場上遭遇挫敗。

而此次巴基斯坦空軍所展現的作戰模式,無疑也反映了中國空軍戰術與武器整合能力的成長。長期對中國軍事科技持保留態度的美國《國家利益》雜誌,也罕見在最新報導中承認殲-10C 的戰果為中國空戰能力「建立了不可忽視的信譽」。

除了殲-10C,報導更進一步提及中國新一代第六代戰機「殲-50」的動態。殲-50 於 2024 年底完成首飛,目前正進行試飛階段,採用新型「蘭姆達翼」設計,整合二元推力矢量與超音速巡航能力,標誌中國已邁入真正的六代機研發階段。其腹部與側舱設計可兼容多型彈種,具備多任務打擊潛能。

殲-10C 配備中遠程飛彈 PL-15。 圖:翻攝自湘評中外

相較之下,美國六代機 F-47 尚處於詳細設計階段,原型機尚未成形。若殲-50如期在數年內服役,可能在美軍尚未完成交裝前,美軍現役的 F-35 和 F-22 對比殲-50 的優勢可能不在那麼顯而易見。美媒直言,這種差距恐讓美國在台海與亞太地區的空優結構出現「潛在逆轉」。

目前美軍倚重 F-22 與 F-35 維持其於亞太地區的空中優勢,尤其是針對中國在南海與台灣周邊的戰略壓力。然而,若殲-50 如實具備所宣稱的隱身、遠程打擊與空優多重能力,台海周邊的空中戰力對比恐出現重整。尤其在中國軍機高頻次繞台、持續擴張空域存在感的背景下,台灣空防壓力無疑將更加嚴峻。

殲-50 在未來幾年將正式服役,亞太空中勢力將被打破。   圖:翻攝自湘評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