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感到疲憊、莫名發胖、腸胃不適或情緒低落,小心這些可能不是單純生活壓力或年齡增長的自然反應,而是身體在發出代謝異常的求救訊號。重症醫師黃軒提醒,若出現這些變化,切勿等到健檢數據滿是紅字才警覺異狀,而應及早進行評估與調整。
黃軒醫師在其臉書指出,代謝功能就如同人體的能量引擎,一旦開始下滑,各項日常症狀也會悄悄浮現。他強調:「別再等到健檢紅字滿天,才驚覺問題嚴重。你的身體早就用『疲倦、肥胖、掉髮、冰冷』在說話了。」
熱議話題:證實柯文哲清楚京華城案 林欽榮曝討論都更字條:柯智商157、很用功
以持續疲倦為例,黃軒說明,若睡眠充足仍無法恢復精神,很可能是細胞的粒線體功能出現問題,導致能量產生效率下降。他建議,應透過抽血檢查包括維生素B群、鐵、維生素D、肝腎功能及糖化血紅素等指標,並同步檢視壓力來源與睡眠品質,必要時可考慮補充輔酶Q10或鎂,並培養穩定作息與規律運動。
針對「吃不多卻變胖」的現象,黃軒指出,這類狀況常與基礎代謝率(RMR)下滑有關,特別是當肌肉量減少或活動不足時,身體每日靜止消耗能量減少,自然容易累積脂肪。他建議民眾可至醫療機構測量身體組成與代謝率,並透過抗阻訓練增加肌肉量,同時建立飲食紀錄以避免潛在的熱量過量。
若腸胃長期出現脹氣、便秘等問題,卻找不到明確病因,也可能與代謝有關。黃軒指出,腸道菌想在脂肪儲存、能量平衡與胰島素敏感度中扮演關鍵角色,當腸道微生物失衡,也會拖垮整體代謝功能。他建議,可考慮自費檢測腸道菌群狀況,檢查是否有小腸細菌過度增生(SIBO),並從飲食中增加益生菌、發酵食物與膳食纖維,避免高糖與加工食品。
黃軒進一步提到,若出現手腳冰冷、掉髮、情緒低落等症狀,須注意是否為甲狀腺功能低下。甲狀腺是全身代謝的中樞,一旦功能減退,體溫調節、皮膚與頭髮健康、甚至心理狀態都會受到影響。他建議可進行 TSH、Free T3、Free T4 等甲狀腺功能檢查,同時留意鐵質與鋅等微量元素是否缺乏。若確診甲狀腺低下,應依醫囑服藥治療,並補充海藻類、蛋白質與硒等食物。
當代謝功能長期受損,也會提高罹患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病風險。黃軒提醒,代謝症候群已逐漸年輕化,不少人未察覺自身已處於高風險邊緣。他建議,定期健檢應包括血壓、空腹血糖、糖化血紅素(HbA1c)、血脂與腰圍等數值,並從飲食與運動雙管齊下,每週至少維持150分鐘的中強度有氧運動。
黃軒最後提醒,代謝異常並非不可逆的命運,而是可以主動改善的健康環節。他說:「你現在的疲倦、肥胖、腸胃亂、情緒低落,或許早就是身體給的『小聲預警』。從今天起,傾聽它的聲音,重啟你的代謝引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