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今天(12日)發布「114年4月全國賦稅收入初步統計」,數據顯示「4月實徵淨額1,541億元,較上年同月減少49億元」,反映2025年4月政府實際收取的稅款總額(扣除退稅等後的淨額)為1,541億元,較2024年4月的1,590億元減少49億元,年減約3.1%。這一指標顯示政府財政收入的變化,影響預算執行與經濟政策。
根據財政部資料,實徵淨額涵蓋各類稅收,如所得稅、營業稅、關稅等。4月稅收減少可能受以下因素影響:一、經濟活動放緩,企業營收與個人所得成長趨緩,導致營利事業所得稅與個人所得稅下降;二、台股4月成交量周轉率從8.35%降至7.84%,投資收益相關稅收可能減少;三、全球高利率與通膨影響,企業投資保守,進口關稅等間接受抑。
財政部指出,4月為所得稅申報初期,稅收波動常見,但年減49億元顯示經濟成長動能不足。對比2024年4月工業生產年減0.4%,顯示製造業復甦疲弱,可能拖累相關稅收。此外,美國對AI晶片出口管制及中美關稅調整,可能間接影響台灣出口導向企業的獲利與稅收。
對政府而言,稅收減少可能加劇財政壓力,尤其在2025年總預算遭刪減2,076億元後,需審慎分配資源。專家建議,政府可透過優化稅制或推動產業升級,穩定未來稅源。民眾則需關注後續經濟政策是否影響公共服務或稅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