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門胡塞武裝 4 日發射 1 枚高超音速導彈突破以色列防空系統,精準擊中本古里安國際機場。以色列隨即展開 24 小時高強度空襲。以色列這一報復行動,不僅是對導彈襲擊的回應,更是對胡塞武裝長期威脅的全面遏制。

根據軍事專欄《又看風雲起》今(12)日的報導,在空襲壓力下,胡塞武裝同意與美國達成停火協議,停止對紅海航運的襲擊。阿曼作為調停方,在停火協議的達成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這一停火協議僅限於紅海地區,並未涵蓋胡塞武裝與以色列之間的直接衝突。

以色列空襲取的優秀成果的關鍵,在於對民用基礎設施的精準打擊。以軍的空襲行動分為多個階段,重點打擊胡塞武裝民用基礎設施。第一輪空襲中,荷台達港的裝卸設施、石油碼頭和天然氣運輸系統被嚴重破壞,港口功能幾近癱瘓。作為葉門人道主義救援物資的主要入口,荷台達港關閉直接加劇了葉門的糧食危機。

以色列重點打擊葉門胡塞武裝民用基礎設施。 圖:翻攝自又看風雲起

以色列第二輪空襲針對薩那國際機場,機場航站樓、導航台等設施都被徹底摧毀,連停放的客機也未能倖免。此外,胡塞控制區的三大發電廠和多家水泥廠也遭到毀滅性打擊,導致該地區陷入斷電、斷燃油的困境。

以色列的戰術意圖非常明顯,就是通過摧毀胡塞武裝賴以維持統治的關鍵基礎設施,削弱其控制力並迫使其妥協。

另外以色列總理辦公室當地時間 11 日發表聲明說,根據以色列的政策,任何未來談判都將在砲火中進行,以實現所有戰爭目標。

美軍近期也對葉門的拉斯伊薩燃料港發起襲擊,許多燃料儲存設施因此陷入火海。 圖:擷取自 @OSINTWarfare X 分享影片

該聲明稱,美國已通知以色列,哈瑪斯將釋放擁有美國和以色列雙重國籍的被扣押人員亞歷山大,此舉是哈瑪斯向美國展現的一種姿態,預計將促成雙方根據美國中東問題特使威特科夫此前提出的停火方案,就釋放剩餘被扣押人員展開談判。

以色列重點打擊葉門胡塞武裝民用基礎設施。   圖:翻攝自又看風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