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第二波與核三延役公投今(23)日開票,國民黨籍立委罷免 7 案全數不通過,核三延役公投亦未達成案門檻 25% 之 500 萬票,以約 428 萬票宣告公投失敗。台灣基進黨主席王興煥強調罷免結果反映社會對親中路線的疑慮與對在野制衡的渴望,核三案低投票率,則揭示民眾對能源議題操弄的反感。
王興煥表示,在 726 第一波大罷免投票結束後,第二波的罷團依然奮戰到最後,展現公民社會為了捍衛民主代議體制正常運作的決心。從 726 到 823,不以成敗論,這是公民社會的普遍啟蒙與深度耕耘,厚植了民主韌性,功不唐捐。大罷免所形成的運動網絡,將是守護台灣最堅定的力量。
當前熱搜:核三延役公投案否決 同意票4百32萬票 差70萬票過關
大罷免運動的最後結果,顯示台灣社會雖然對藍白兩黨的親中路線有所疑慮,但是對「在野制衡」的期待更高。對於後大罷免的政局,本土在野陣營應該積極團結,正視人民對在野制衡的期待。民主政治不可能一個黨同時執政又在野,而目前台灣所面臨的結構性挑戰,就是缺乏強有力的政黨擔任「本土在野監督」的角色。
大罷免運動後,本土在野政黨應該要在「反對中國併吞、堅持台灣主權、社會公平正義」三個共識上,重新集結成強健的「本土在野力量」。
至於核三延役的公投結果,在藍、白兩黨的全力動員下,同意的票數高過不同意,本就可以預期。但是,低投票率顯示人民對於操弄缺電議題、民粹發動公投的不滿,因此要呼籲執政黨,切莫錯誤解讀民意,非核家園不能開倒車。

王興煥強調「大罷免,大失敗」不是台灣人放棄「抗中保台」,是害怕一黨獨大。(資料照片) 圖:台灣基進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