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對中加徵關稅外,美國也將對中國相關船舶額外徵收「港口費」,打擊中國製船產業。根據英媒報導指出,美國石油協會示警:「美國目前沒有滿足運輸條件的船舶可提供。」與此同時,美國商港正受關稅政策衝擊,面臨近乎是零的貨船、貨櫃量。
X 上的政治評論家 BonkDaCarnivore 昨(28)日稱,受到關稅政策衝擊,原本熱絡的西雅圖商港正在面臨近乎是零貨船、零貨櫃的狀況。他認為供應鏈要恢復正常,至少還需 7 至 9 個月,甚至更久。
此外,為了削弱中國製船產業,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於本(4)月 17 日發布公告稱,半年後將對中國相關船舶徵收港口費,每趟美國航程徵收每淨頓 50 美元,且 3 年內每淨頓年增 30 美元。 針對液態天然氣(LNG)載運船,美方則在 3 年後實施相關限制,並鼓勵在 3 年間使用美國製造、掛上美國國旗。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如果屆時 LNG 產業無法遵守新規定,美國政府將可下令暫停 LNG 出口許可證的核發。美國石油協會對此表示,目前美國製造的船舶無法運輸 LNG,美國也無法在時限內進行製造。此外,協會也質疑此舉將會有損每年高至 340 億美元收益的出口行業,由其 LNG 產業又是川普「國家能源主導」政策的核心。
除了「製造成本」的問題外,哥倫比亞大學全球能源政策中心的研究員約瑟夫(Ira Joseph)說,美國製船廠根本沒有製造 LNG 運載船的經驗。此一政策也衝擊了其他產業。《日經亞洲》報導指出,汽車運載船停在美國港口的費用可能超過 100 萬元美金,等同於對進口汽車徵收新的關稅,間接衝擊汽車的製造商。
整體來看,中國今(2025)年 2 至 4 月運至美國的貨櫃訂單數量懸崖式地下降,若美國堅持對中實施「港口費」的政策,供應鏈要恢復正常可能將更「漫漫無期」。

美國將對中國貨輪加徵「港口費」,欲打擊中國製船產業優勢。(示意圖:中國貨輪。) 圖 : 達志影像/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