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局與醫院近來對藥品存量格外敏感,擔心美國總統川普推動的關稅政策衝擊進口藥價,甚至造成短缺。衛福部部長邱泰源今(14)日強調,已啟動四大應對策略,確保供藥穩定並抑制價格波動,其中包括建立藥品預警制度與提高安全存量。邱泰源稱,衛福部將追蹤罕藥、癌藥等關鍵藥,一旦輸入受阻即要求業者增備存量。
邱泰源上午在立法院受訪時指出,因應美方關稅變動,藥品供應必須維持充足且價格合理。第一項措施是藥品預警制度,讓相關單位能提早掌握可能影響供應的情況。第二是增加安全存量,目前已要求持有國外許可證的廠商提前備貨,製劑藥至少要有3個月存量,原料藥則須備足6個月。
延燒焦點:三元能源火災內部究責 賴瑞隆:地方要求無限期停工並撤照遷廠
他進一步說明,罕見疾病用藥、癌症治療藥品及生物製劑等關鍵藥物,將由衛福部主動追蹤存貨情況,一旦發現輸入可能受阻,便會要求業者立即提升備量,以防民眾用藥中斷。
第三項策略則是確保藥價合理。邱泰源坦言,若藥品關稅上路,短時間內可能帶動價格變化。屆時廠商可依健保規定,向健保署提出給付調整申請,讓成本增加能即時反映於支付價格,減輕供應壓力。第四,則是鼓勵國內藥廠生產學名藥與生物相似藥,降低對進口依賴。邱泰源表示,相關政策已具體展開,目的就是多元化藥品來源,確保市場穩定。
綜而言之,政府的四大策略分別是:運行藥品預警制度、增加藥品儲存量、維持藥價合理,以及鼓勵國產學名藥與生物相似藥的生產。邱泰源強調,這些具體措施都已在推行,目的在從多個面向強化國內藥品供應的韌性,為所有不確定的外部因素預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