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震發生後,本刊隨即組成採訪團隊,當天晚間搭機飛往曼谷,同時申請緬甸簽證,並於隔天凌晨趕抵審計署塌樓現場採訪,直擊搜救過程,而災情最嚴重的緬甸因簽證尚未核發,記者透過管道聯繫上曼德勒的台商、災民,取得樓倒、橋斷、路坍等影像,並透過災民的描述,還原地震當下的恐怖及劫後餘生的複雜心境。
據緬甸軍政府統計,至3月31日止,強震共造成1,700多人死亡、3,400多人受傷、約300人失蹤,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則顯示,重災區八成建物倒塌,死傷數預估將不斷增加。
本刊調查,曼德勒是緬甸第二大城,被當地華人稱為瓦城,地震過後,不僅到處都有建物受損、街道滿布水泥殘骸,更有1棟12層的大樓倒塌,傳出逾90人遭到活埋。確定的是,搜救人員在另一所幼兒園的瓦礫堆中,發現1名教師與12名幼童遺體,還有6名教師及約50名幼童不知去向。

當地華人小魚告訴本刊,地震發生時,他剛好踏進家門,看到地板像波浪一樣晃搖,牆上東西不斷掉下,牆壁發出撕裂般的恐怖聲響。小魚心有餘悸地說:「我在緬甸生活30多年,雖然偶爾會遇到地震,卻從未經歷過這麼誇張的狀況!」屋內一片狼藉,物品摔壞殆盡,滿地碎玻璃和粉塵,根本無法居住,他只能轉住軍方設的臨時收容所。
另名華人小園也告訴本刊,他住的公寓直接崩塌、下陷一層樓,「幸好地震當時我不在家,命大躲過一劫,但我們那棟有很多住戶都因此往生,想到還是覺得很難過!」小園進一步說,目前曼德勒氣氛緊張,就算房子沒倒,住戶也不敢回去住,有人直接打地鋪睡在馬路上,深怕會遇到餘震;更恐怖的是,災後社會秩序混亂,街頭暴動與搶劫案頻傳,讓居民陷入極度恐慌。
小園無奈地說:「我們現在遇到兩難的選擇,住在家裡雖然不會被搶,但很可能碰到餘震,被壓死在家;如果怕被壓死,而選擇住在街頭,又可能會遇到暴民打劫殺害。不管怎麼選,人生好像都會就此畫上休止符。」

同樣在這次強震中逃過一劫的阿強則說,雖然他家沒受到太嚴重的破壞,但他親眼目睹鄰居家瞬間瓦解,恐怖的場景深深烙印在他心裡、無法抹去,「我現在連回家都怕,總覺得下一個被壓在瓦礫中的就是我!」
經歷這次大地震後,阿強的身心都出現明顯後遺症,不時會感到頭暈、想吐,心理更嚴重,不僅覺得一直在地震,晚上還會做惡夢驚醒,永遠處在恐慌的狀態。雖然目前物資還算足夠,但阿強憂心地說:「看這種災情,估計很難在短時間內重建、復原,我對接下來的生活,真的感到很茫然,但是我的家在這,我又能去哪裡呢?」
在記者與小魚等3人的訪談過程中,電話連線多次中斷,他們指出,震後通訊極度不穩,連水電也時常中斷,要聯絡上別人真的很困難,好不容易才能夠講上話,更遑論向政府求援,只能想辦法讓自己活下去。3人的經歷也是目前曼德勒周邊數萬災民的縮影,強震不僅重創他們的生活,也讓他們對於未來感到無助。

本刊調查,緬甸強震發生當下,台灣消防署立刻通知本月輪值的屏東縣與桃園市消防局,完成120名搜救人員(包括5名醫師、1名獸醫師、7名護理師)、6隻搜救犬、15公噸各式裝備器材待命整備,消防署特搜隊也在第一時間停止休假,全員待命,並通知慈濟基金會、賑災基金會協助整備,希望對災區伸出援手。
不過,外交部詢問緬甸及泰國,二國皆表示不需台灣人道救援,因此消防署已暫時解除搜救人員待命,但民間團體仍照樣啟動國際賑災物資整備,以慈濟基金會來說,準備了200條毛毯、大批乾糧,只要緬甸政府一放行,就會將相關物資運抵災區。
此外,緬甸當地的台商及台僑,也發揮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除了提供食物、飲水給災民,甚至親身參與救援行動,協助搜救人員從瓦礫堆中,救出不少受困者,讓緬甸民眾十分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