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內閣數位轉型擔當大臣平將明(Masaaki Taira)稍早指出,該國當局收到各界有關參議院選舉期間,外國透過訊息來介選的相關舉報,表示「外國介入選舉在世界各地都很常見,其他國家也在以各種方式應對。日本也未能倖免於難」,並透露日本政府將採取行動,強化打擊。

《日經亞洲評論》(Nikkei Asia Review)報導,日本政府計劃本月成立的「國家網路安全辦公室」(国家サイバー統括室,National Cybersecurity Office)作為應對網路攻擊的指揮中心,制定應對措施。該辦公室將收集和分析本月20日舉行的參議院選舉以及海外攻擊事件的資訊。

當前熱搜:宏都拉斯哭了!我國政府宣布全面開放貝里斯冷凍白蝦輸台

東京還將考慮制定法規和新法律。日本將與美國、歐洲、澳大利亞以及其他在打擊外國介選方面處於領先地位的政府合作,探索有效措施。

報導指出,在參議院選舉期間,社群媒體上的假訊息成為一個問題,尤其是使用機器人發布大量由人工智慧產生的虛假圖片和影片。這些貼文累積了「讚」和其他回饋,使其更加引人注目。

這次參議院選舉期間,X等社群平台上出現許多新聞網站影像的相關帳號,因涉嫌散播有關疫苗、外國人等政策的虛假和誤導性資訊而被凍結。

日本外務大臣岩屋毅週二(29日)表示,「我們正利用人工智慧收集和分析與日本外交政策相關的資訊空間趨勢資訊」,並補充說,「我們正在努力及時、恰當地策略性地傳達結果。我們將與相關部門和機構密切合作,採取必要措施。」

報導指出,日本目前沒有懲罰外國勢力干預政治活動的法律,也沒有像美國中央情報局那樣的外國情報機構,而且據一位政府消息人士稱,「幾乎沒有人具備外國介選的專業知識」。

在應對措施方面領先各國的澳大利亞,早在2018年便頒布了《外國干涉預防法》,將外國政治捐款和間諜活動定為犯罪。該法已導致一些人被定罪。

美國限制外國人在社群媒體和網路上投放政治廣告。在德國,聯邦資訊安全局與各政黨和選舉機構合作,監控駭客攻擊和網路攻擊。

報導指出,制定法規面臨諸多挑戰,包括如何同時維護日本憲法保障的言論自由和秘密通訊自由。在政府機構之間劃分職責並與社交媒體平台運營商等私營部門合作也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