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波大罷免投票於本月26日結束,遭發起的25件罷免案全部以不同意票多於同意票方式,否決罷免提議。對此,台灣教授協會先向所有參與罷免行動的志工們致上敬意與感謝,同時也呼籲全體國人,以堅定意志,努力到底,共同守護台灣。

台教會指出,罷免投票在性質上與一般選舉投票不同,罷免投票在單一選區制度下,即是試圖要去翻轉該選區原有的政治版圖,這本身就是一項極為艱鉅的任務,回顧台灣過去對民意代表的罷免也鮮少成功。而本次投票結果,與其說是對執政黨的信任投票,更大的意義是該選區選民維持了他們原本的支持和選擇。

全站首選:籲賴清德找罷團撤回823罷免!王世堅送柯建銘衛生紙:好好擦屁股

台教會表示,由於公民團體(罷免團體)往往並非原有特定組織的成員,卻能透過自主性的運動,在許多藍大於綠的選區,成功達成第二階段罷免的門檻,這本身就已是相當不容易。相較於國民黨試圖提出的罷免案卻沒有一件成案,這次能夠在如此多選區舉行罷免投票,單單此舉便已讓許多人跌破眼鏡。

台教會認為,各罷免團體已經達成的目標,不應因罷免投票結果受到忽視。本次投票結果絕非終點,這股公民關注民主憲政體制的力量,未來如何在台灣發展,對台灣的未來產生何種影響,將是覺醒公民推動台灣民主進入另一個階段的開始。

台教會表示,投票結果固然是罷免方未能成功,但絕非台灣整體民意的大轉向。面對國際社會對本次大規模罷免投票結果的解讀,如何向國際清楚解釋這項結果的意涵,應是政府責無旁貸的工作。這項結果意義在於,原有泛藍選區的選民表達了對罷免案的意向,並非全國性民意的展現;選區選民支持原有民意代表,並非公民主張親中。

台教會提醒,我國當前的憲政僵局依然存在,選後朝野如何互動,更是國人關注的焦點。從去年以來的觀察,如何堅守民主憲政的價值,不僅是要求執政黨,更要持續監督在野黨。他們也在此呼籲全體國人,堅定意志,努力到底,共同守護台灣。

王鴻薇、徐巧芯等7位國民黨立委,皆突破25%同意罷免票門檻,顯示相當比例選民對其問政表現存有不滿。 圖:張良一/攝(資料照)

政大台史所教授兼台教會會長薛化元。   圖:張良一/攝(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