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一女教師區桂芝痛批108課綱大幅刪減文言文「無恥」事件不斷延燒,多名作家、政治人物均出面表態,教育部也在稍早澄清,108課綱並未廢棄「禮義廉恥」也未廢棄「文言文」。作家呂秋遠今(8)日表示,「Hello?你是國文老師,不是倫理與道德老師好嗎」,「廉恥」是在家裡學的、是透過人生學的,而不是透過一篇課文學的。

呂秋遠在臉書發文表示,課綱選文就像是金馬獎,落選的一方總會不開心,但是像北一女某位國文老師這麼不開心的狀況,倒是少見。108年課綱,只推薦了15篇文章。這已經不是國立編譯館的年代了,也並沒有強迫所有老師或學生只能研讀一本國文課本,如果老師喜歡讓學生閱讀范仲淹的「岳陽樓記」、顧炎武的「廉恥」,可以自己讓學生學習,不需要義憤填膺的把這件事跟「去中國化」掛勾,甚至認為課綱審議委員會不想讓學生學習「廉恥」這件事。

他嘲諷道,「Hello?你是國文老師,不是倫理與道德老師好嗎?」況且學習「廉恥」這件事,要靠顧炎武老先生的一篇文章就能理解嗎?「這跟很多男人認為,他們家老婆都是因為看了我的文章所以才想離婚,有什麼兩樣?」

呂秋遠提到,現實的問題就是,「時間太少,但是能教學的內容太多」,只好選擇跟我們日常生活比較相關的知識在學校教學,其餘的內容,只能靠自己針對有興趣的領域自主學習。30年前,眾人的學習沒有多元母語、英文、日文,公民不教法律、自然科學不強調實作,每天都在背誦湖北省的礦產、「五代十國」是哪五代哪十國,那種學習,跟現在的多元文化教學內容,怎麼比較?更別說國中的國文教學,文言文是要背誦的,例如沈復的《兒時記趣》,在國中的時候要背要默寫,錯一字扣一分,導致他現在還能默寫出來。「請問,從這篇虐待動物的文章,我到底得到了什麼?」

他想起自己小時候還得記憶,鴉片戰爭、兩次英法聯軍、八國聯軍(哪八國,請背起來)的順序,大清國末年各種條約的年代順序,大小條約數十個,要記得西元與大清國年號對照,「請問,從這些瑣碎片段的歷史記憶,我能得到什麼?」

呂秋遠認爲,「就貴古賤今、重中輕台」。他提到之前補教名師呂捷曾這樣講,「一千多年前的事,你如數家珍;七、八十年前的事,你卻一無所悉;一千公里外的過去,你如喪考妣;養育你的土地,你卻視而不見。」那些東西,就是以前的教育內容,有沒有任何一位老師出來抗議?他直言,一直到很多年以後,才知道他的老家和平島,在1626年,就有西班牙人在居住,而且還有教堂。「事實上,我家可能就是蓋在當年的教堂與市集旁邊。」

他提到,事實上,現在的國語文教學時數就是因為不夠,所以要以現代語文為主,文言文為輔。如果這個老師真的擔心學生的古文能力退步,不妨先擔心抖音與中國網路用語對台灣人的影響。現在的問題不是岳陽樓,更不是顧炎武,而是魔芋爽、扶弟魔。而「廉恥」是在家裡學的、是透過人生學的,不是透過一篇課文學的。從古到今,一堆人飽讀詩書,卻厚顏無恥,他們看的書,一點也不比我們少。既然是國文老師,就不必想要教忠教孝了,教好中文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