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前行政院長賴清德表態爭取民進黨2020總統候選人到現在已逾一月,民進黨黨內初選情勢詭譎,協調小組協調未果,初選節奏只能依照表定步步前進(其實是兩部列車相互逼近)。此刻,綠營支持者「一營兩軍」,若非焦急如焚,各自口不擇言;便是心灰意冷:「清、蔡啦,栽伊啦!」(台語諧音)

但,情勢真的有如此遭膠著而不可解嗎?盤整這個月來的大勢,綠營內部「英德之爭」狀態未見稍霽,但外部至少發生了這關鍵、足以突破僵局的變化:「郭台銘表態參選」。

若謂:「郭董參選與民進黨何干?」、「郭董的形象很清楚,無論如何他都是民進黨最強勁的對手,但這又與「英德之爭」由誰出線何干?」

此實大謬!本文必須指出:郭的威脅不在於他的豪奢、不在於他的財經產業影響力(這些想必會是未來藍綠在戰術層次的攻防戰場);郭對於綠營真正的威脅,在於他的意識形態與台灣民眾或綠營群眾,恰巧一致。換言之,投票時激情因素大於理性選擇,由技術員翻身成為跨國集團首富,郭董成功魅力對大部分的台灣人而言,是具有絕對吸票能力的,勝過任何政績。

既然是「大多數的台灣人」,那就不是「進步覺青、理想主義NGO」。自郭董表態以來,酸他辱罵他的網路聲量不會小,但若打破同溫層,回到普羅社會看看呢?中南部家鄉的鄉親,是不是期待鴻海在自己的土地上設廠投資、一夜變成田僑仔?是不是期待自己的子弟能在科技業上班、別再務農可以翻身?台灣人不分藍綠總愛拚經濟,綠營兩次執政並沒有挑戰這一唯利是圖、短視近利的意識形態,而是順著、討好著、不敢觸犯著,且以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支票來強化相同的價值。偶有稍微突破,選擇一些進步議題、進步立場,馬上被「長輩」、「鄉親」、「不在網路上交際應酬」的「跟你站在同一邊的人」,用選票、用民調狠狠地制裁。於是,「有心卻又不放心,想往前走卻又不能走到底」,這不就是小英這三年左支右絀的困局?而這些來自於綠營的制裁者,不就正好是想要換個人,賴神,的支持者?

這正可以解釋英、德的支持者結構:35歲以下、自詡是進步覺青的選民比較「青睞小英」。但,與此相對,廣大的、無感於這些尖端議題的民眾,對小英無感,反而對當過地方父母官、有著傳統優質男人形象的賴神有感,「甲意賴神」。「青睞」與「甲意」都是「屬意、選擇」,但與對象的上下、主客關係有別,深暗綠營群眾心理深層結構者,當知此所言不虛。

若謂:「既然如此,民主是多數決,少數與多數互比,自然要選賴神囉?」此乍聽有理,其實不然。關鍵在於郭董加入後,基於選民結構、意識形態高度重疊,郭對於賴的支持者有極大磁吸效應,賴現在對英的優勢,在對郭時便蕩然無存。

「那又為何不是賴吸走郭的支持群眾呢?」道理很簡單:這意識形態的戰爭是藍軍所定義、成功夢是由藍軍所編寫,神是由藍軍所造,郭台銘如同在他之前發達的王永慶,也是神,甚至加上了「高科技」,更神!更進一步,郭董能以經營之神,召喚向來政治人物所無法召喚的政治冷漠族,這些平時為三餐溫飽而賣肝、不熟悉政論節目但敏感於股票沈浮的上班族,一旦被動員,會投誰?

民進黨無法或沒有挑戰「成功的定義」,甚至就算照著這個遊戲規則,民進黨也無法「好好講清楚」。回顧這蔡英文政府這三年,台灣失業率下降、薪資成長、人均GDP上升、股市徘徊在萬點上下,各項經濟指標好轉,甚至依據中國海關統計,2017年兩岸雙邊貿易增長14%,但,藍營仍可繼續責備蔡英文「搞壞兩岸關係、壞了經濟」;白營柯P也可以諷刺綠營「又想做生意、又想搞獨立」,連深綠都可以指責小英「加速了台灣對中國的依賴」。當攻擊者將數據恣意解釋時,執政團隊的澄清與辯護能力是有問題的,遑論引為政績?

民進黨若不調整,想必日後面對郭董也只能在同一個目標市場中爭奪佔有率,先天不利。但如果民進黨還懂得一點基本SWOT分析,能抓緊時機死中做活,當能重新擬定戰略,然後排開新的陣勢,而不是受制於既有選項。

難道真的只有「英」或「德」這兩個選項嗎?難道「英德配」,不會是綠營支持者最盼望的選項之一嗎?英德不同基礎而又互補的選民結構,既能「顧根本」(傳統支持者)、又能「拜佛祖」(以進步議題推展選票),難道不是大選中,能戰勝藍軍最有希望的組合嗎?現在的問題就在於:這樣的民意怎麼呈現出來?這樣的組合,又怎樣鋪陳出來?「賴神已經表態不接受『蔡賴配』,又有什麼辦法?」

這要問民進黨中央。我之前已申論:危急時代的政黨領導人絕對不能是只按照規則照章辦事的黨機器。黨中央難道只能那麼聽話,「參選人說不要就不要」,而不能站在黨的發展立場,自我作主,加入第三選項嗎?眼見著雙方支持者劍拔弩張、難聽的話都說出來,把黨內初選搞成「無限之戰」,身為公親的黨中央若不積極突破,只想當小,只能在姑意嫂意之間躊躇,這場本來就無意義的爭戰,就會成為民進黨的「終局之戰」。

突破盲點,勇於「破規則、破場子」的破壞式創新,才能走出僵局。即將來的民調可以用互比方式問:「『蔡與非賴配』、「賴與非蔡配」、「蔡賴配(不論正副)」,你支持誰?」而後接著用對比問:「倘若民進黨依照你的選項推出候選人,你會選擇民進黨還是郭台銘?」、「選擇民進黨還是韓國瑜?」、「選擇民進黨還是XXX?」等等。這些技術層次的策略,都有助於擬定選戰策略,這才是進取的民調,才是合作的賽局,才能成大局。

民進黨領導看到的是兩強?還是隱而未顯的綠營大眾?還是色彩交織的整個社會?還是充滿不確定的這個國家?民進黨初選一戰就是最後一戰了嗎?

coming s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