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波24名國民黨立委與停職的新竹市長高虹安罷免案26日投票結果揭曉,全數不通過,重創罷免方士氣,民進黨與公民團體遭受重大挫敗。對此,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點出這場行動大失敗的3個原因並強調,大罷免沒能成功,並不代表「反共護台」、「抗中保台」不再得民心,但在大多數台灣人眼中「反共護台的目的神聖,並不能正當化大罷免手段的不當」,因此以大罷免失敗推論出「反共護台」、「抗中保台」訴求不再得民心,是明顯錯誤的解讀。
游盈隆在臉書發文寫道:「如果要簡約地解釋大罷免為何大失敗?我的看法是:問題出在基本面,最重要因素有三。首先,台灣主流民意強烈反對大罷免行動,所形成的全國或罷區的政治意見氣候,明顯不利大罷免,是客觀的事實。第二,中心訴求不靈,過去7個月,罷團提出許許多多、形形色色的罷免藍委理由,但歸納起來有3個中心訴求,即毀憲亂政、反共護台、對台灣未來的憂慮(簡稱亡國感)。」
全站首選:竹節草颱風大復活!氣象專家提醒外圍西南風對台影響大 為中南部帶整周豪大雨
游盈隆指出:「台灣民意基金會7月民調,針對這3個中心訴求做了全國性調查,並得到以下發現。在毀憲亂政方面,4成1基本上同意『國民黨立委所作所為大都是毀憲亂政,所以應該被罷免』,4成9不同意;在反共護台方面,3成6基本上相信大罷免有助於『反共護台』意識的提升,5成3不認為;在亡國感方面,3成8基本上對『大罷免是攸關台灣未來的存亡之戰』的說法有同感,5成4沒有同感。簡單的說,罷團的3大中心訴求都沒獲得多數民意的支持。」
游盈隆續指:「如果進一步只從罷區看則顯示,支持比例更低,不支持比例更高。一言以蔽之,罷團推動大罷免的中心訴求只獲得少數人的共鳴,不足以成氣候。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反共護台』雖然是台灣人的高度共識,但明顯過半數的人不認為『大罷免有助於提升反共護台意識』。也就是說,在大多數台灣人眼中,『反共護台的目的神聖,並不能正當化大罷免手段的不當』。因此,以大罷免失敗推論出『反共護台』或『抗中保台』訴求不再得民心,是明顯錯誤的解讀。」
游盈隆接著提到,而第3個失敗的原因是罷團「選錯戰場」,犯了兵家大忌,罷團選擇在藍營地盤罷免藍委,先天上就處於不利的位置。罷團與綠營熱衷大罷免的人究竟是哪裡來的底氣和信心,竟然相信可以在深藍選區罷免掉深藍立委,讓他感到相當納悶。在深綠選區罷免深綠立委,一樣困難重重。「仰攻」是軍事術語。孫子兵法中說「對在高地防禦的敵人,不可以仰攻」。罷團和綠營明顯犯了兵家大忌。
有網友留言回應:「這次的罷團運動平均年齡三十歲右左年輕人!千軍萬馬我獨行的勇氣,為台灣民主撒播民主種子,值得鼓勵和驕傲!不像老K坐在冷氣房吹冷氣,又點眼藥水還抄錯名冊!」、「8/23面臨罷免的立委非常危險!!!!因為7/26罷免案以24:0完封,所以很多選民都會有『不差我這一票』的想法,一旦這種想法埋在潛意識裡,便會喪失警覺性。要看一個指標:在七個委員中那一位沒發出求救信號,只要老神在在的,都會被罷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