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波大罷免投票落幕,罷免案全數遭否決,8月23日還有七位藍營立委罷免案投票將舉行。針對這次罷免結果,美國學者紛紛提出觀點,華府智庫印太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在昨(27)日表示:「台灣政治嚴重極化,對國家安全造成危害。」

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印太計畫主任、前美國國務院資深顧問「葛來儀」,為美國民主黨時期重要的中國專家,對於台灣選舉也常發表評論。昨日針對台灣大罷免投票結果表示,台灣政治嚴重極化,對國家安全造成危害。並指出,在民主國家中,分立政府並不罕見,「台灣執政黨和在野黨需尋求妥協,強化治理,為人民帶來更好的成果」。

全站首選:大罷免大潰敗 周玉蔻點名「這6位」閣員不適任 內閣需改組

此外,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外交政策智庫「外交政策研究所(Foreign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亞洲計畫研究員「傅利曼(Joshua B. Freedman)」,近期撰文分析此次大罷免投票及其影響。他指出,自去年總統與立法委員選舉以來,台灣政黨鬥爭變得十分激烈,導致政府幾乎陷入停擺。

傅利曼再指,首波立法委員大罷免全數未通過,國民黨將維持「立法院」多數地位。他預測,挺過罷免案的立法委員可能會比以前更強硬反對民進黨施政,「任何妥協的可能性,恐怕一開始就註定會失敗」。他進一步表示,一旦台灣國內政治領袖陷入政黨之爭,將難以制定有效策略來應對北京的壓力,也無法妥善應對與華府之間的關係。

然而,共和黨重要智庫「華盛頓智庫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亞洲研究中心的研究員孔明尚(Michael Cunningham)受訪卻認為,從長遠角度來看,這次的結果「對台灣所有政黨都有利」。孔明尚作為中立觀察者。他指出,這樣的結果避免了一種可能對台灣民主制度構成新挑戰的先例,這種先例恐怕未來會被用來對付所有政黨。他強調,「在某些情況下,進行罷免確實是適當的」,但他不認為台灣人民希望看到「大罷免變成常態」的先例。

24席國民黨立委與新竹市長高虹安罷免案全數遭否決,第一波大罷免塵埃落定。   圖:張良一/攝(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