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甫卸任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董事長,並無縫接軌擔任台教會會長的薛化元接受新頭殼《NewTalk》專訪。薛化元也主動分享9年任期內的重大成果,包括預算的增加、重啟國際交流、以及受難者尋訪等多項成就。其中在受難者追尋部分,則是基金會主動出擊,透過相關史料分析及統整,找出那些未被登錄於基金會的受難者總共有4千多位,再藉由尋訪方式,找到受難者家屬,來協助受難者完成登錄。

初執掌基金會董事長時,薛化元說,第一年就面臨接近新台幣800萬元的預算赤字,加上基金會預算多為「委辦事項」,使得立法院在例年預算統刪時,基金會都會成為各部會統刪預算的標的,窘迫的情況可想而知。不過在他上任之後,以及歷任內政部和文化部長的全力支持下,統刪預算的狀況有所改善,使得基金會得以持續運作下去。

當前熱搜:「投票查不到資料、1小時投不到20人」 江肇國揭台中選務一堆狀況

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曾在2020年舉辦近代東亞人權與轉型正義研討會 圖: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提供

薛化元還提到,在他接任之前,基金會在國際交流預算長期為零預算,在他上任之後,就積極推廣228事件國際交流。這包括與日韓等國學者針對東亞人權問題展開研討會,這不僅讓日韓等國認識228事件,同時也能讓台灣更了解日韓兩國人權問題。

他也持續推動228事件史料挖掘及整合,包括在國內學者協助下,出版228真相與轉型正義報告,而這也是我國首次出版官方「228事件報告」。而薛化元並藉由外國記者協助,將228真相與轉型正義報告翻譯成中、英、日文等多國版本,這不僅成功將台灣的轉型正義議題推向國際舞台,也為未來的學術合作與比較研究奠定了深厚基礎。

228事件基金會董事長薛化元在任內主動展開受難者追尋。 圖:張良一/攝

薛化元還提到,基金會也與政大資訊學院及圖書館合作,將過去僅以圖檔形式存在的報紙剪報、手稿等檔案,透過數位化(OCR) 轉為文字檔,這樣任何人都可透過關鍵字檢索,直接在線上查詢、比對和下載相關資料,真正實現了檔案的大規模公開與深度運用。

除了前面所提到的事項之外,他也在任內主動展開政治受難者的追尋。他表示,根據政府和基金會所載資料,228事件受難者並獲賠償的受難者人數大約2,000人。不過從他上任後,他就積極整合跨單位學術資源,邀請國史館、中研院台史所,以及政大、台大等多位教授,透過包括通過地方政府的火葬許可、戶籍資料、地方誌、保密局檔案等史料,來找尋找未被基金會和政府登陸記載的受難者。

薛化元續指,透過史料找尋未被基金會和政府紀載的受難者,總共有4,000多名疑似受難者的名單,然後他們再透過檔案比對與人物識別,尋訪這些受難者家屬後代,再將這些獲多重確認的受難者登錄及申請在受難者名單。

甫卸任228事件基金會董事長薛化元表示,基金會在記憶追訴及傳中方面做了不少努力,包括在他任內首度舉辦「228民間平反運動紀念展」即是將民間在推動228平反努力,藉由展覽方式進行呈現。 圖:張良一攝

針對真相、追責、賠償、記憶等轉型正義四大面向中,基金會在哪一個面向最有進展?薛化元表示,基金會在記憶追訴及傳中方面做了不少努力,包括在他任內首度舉辦「228民間平反運動紀念展」即是將民間在推動228平反的努力,藉由展覽方式呈現。除此之外,基金會每年也會舉辦與人權和民主議題相關研討會,讓相關議題持續被討論與關注,讓「228記憶」從單一年度事件,轉化為長期討論的公共議題。

儘管基金會在受難者追尋上有所進展,不過薛化元強調,這四個面向當中也有遭遇最大困境及挑戰,他指出,雖然基金會也持續與各大專院校合作,持續透過史料探尋可能受難者,並將這些調查結果公佈在網路上,但仍遭遇不少困難。根據相關規定,若要申請受難者,則需要家屬主動申請以及法定繼承人存在,才得進行受難者登錄事宜。但不少受難者缺乏法定繼承人以及家屬難以尋訪等原因,使得在228事件的「追責」與「賠償」面向上,遭遇不少阻礙。

甫卸任228事件基金會董事長薛化元接受新頭殼專訪。   圖:張良一/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