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波大罷免投票於本月26日結束,遭發起的25件罷免案全部以不同意票多於同意票方式,否決罷免提議。對此,台北教育大學文教法律研究所兼任副教授張正修今(28)日分析表示,除了國民黨立委鄭正鈐與林德福的同意罷免票數與去年立委選舉中民進黨候選人票數有增加之外,其他選區的同意罷免的票數都少於去年民進黨立委候選人的得票數,對於此一現象,他認為與民進黨沒有積極動員有關。
張正修表示,這次大罷免都是罷團主導,民進黨輔助,所以民進黨難以出力,因此這個結果可解讀為民進黨的議員或立委並沒有太出力。而他也以自身選區汐止為例,發現在地議員除了幫忙連署之外,幾乎看不見做造勢或動員的幫忙。
現正最夯:大罷免大潰敗 周玉蔻點名「這6位」閣員不適任 內閣需改組
張正修認為,民進黨選票大跌,需要做進一步的分析與解讀。至於國民黨所指民進黨挑起大罷免,製造仇恨與對立部分,張正修製表分析同意罷免票與去年民進黨立委候選人得票數之間的差距,發現結果對國民黨一再指民進黨挑起此次的大罷免一說,賞了一個大巴掌。
註:苗博雅並非民進黨黨員,但暫以其選票做為比較基礎。至於邱若華選區無民進黨候選人,不做比較。

大罷免前罷免方在青島東路集結的晚會。 圖:張良一/攝(資料照)

張正修將《同意罷免的票數》與《2024民進黨立委候選人的得票數》進行分析發現,除了國民黨立委鄭正鈐與林德福的同意罷免票數與去年立委選舉中民進黨候選人票數有增加外,其他選區的同意罷免的票數都少於去年民進黨立委候選人的得票數。 圖:張正修製表

張正修將《同意罷免的票數》與《2024民進黨立委候選人的得票數》進行分析發現,除了國民黨立委鄭正鈐與林德福的同意罷免票數與去年立委選舉中民進黨候選人票數有增加外,其他選區的同意罷免的票數都少於去年民進黨立委候選人的得票數。 圖:張正修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