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6大罷免行動告一段落,儘管罷團仍不願放棄,還在力求823第二階段能有翻盤餘地,但呼籲大家還是回歸現實,當台美關稅揭曉,執政黨亟需透過更大的氣力與各產業界溝通,相關因應措施法案,需要行政院研擬、立法院審議。再加上丹娜絲風災善後未了,接續的八月極端氣候環境也不容輕忽,地方防災工作都有加強必要,坦白說,您覺得從政府、媒體到人民,還有多少版面會持續用在大罷免的報導呢?
沒了新聞熱度,加上民進黨的棄守,823二階罷免,只怕是連門檻都沾不到邊吧!基此,何必再花氣力在進行無謂對抗呢?!不如轉念思考,想著如何在朝小野大的局面下,淬鍊出福國利民的最大格局,才是全民之福吧!
坦白說,對於大罷免行動,其實民進黨在最後一刻選擇縮手的跡象,是相當清楚的。或許是掌握的民調不容樂觀,致使綠營高層直至選前都沒有明確的表態,諸如前總統蔡英文僅是發文感謝公民團體,又罷團選前之夜本讓人期待的賴總統壓軸大登場也沒有出現,反倒是看到膩的曹興誠成為神秘嘉賓,一點也不神秘,都已預告了敗象已露。
要不,您想想,倘若選情那麼樂觀,蔡賴兩位前後任總統,何妨再拍一支「在路上」,來個修車篇,呼籲人民得把車子保養好再上路才安全,藉此主張罷掉藍委,豈不是能激發綠營基本盤的投票率麼?沒這麼做,就代表著即便是民進黨內,也不是所有派系都樂見大罷免大成功。道理很簡單,一旦大罷免真搞出了名堂,屆時賴系與新潮流,在黨內豈非定於一尊,按賴的獨斷性格,其他派系真的不用玩了。與其如此,還不如讓此役慘遭滑鐵盧。
這一場敗仗,其實變相改變了起初或已成定局的決定,諸如林右昌新北市長夢飛了,而蘇巧慧的機會又來了、林俊憲到手的台南市長,如今恐怕又得繼續面臨妃子的挑戰、原初因「司法干預初選」已經出局的林岱樺,也許又能重新回到戰局……諸此種種,本可由賴煮席獨立決斷的人事提名,現下看來,又呈現著混沌狀態了,使得黨內派系對於2026地方大選,又悉數活過來了。可見的未來,民進黨內不可避免的會有一番權力爭奪戰。
再來,是民進黨立院黨團的變革。在外界的解讀中,賴、柯兩人似乎是同氣連枝的力挺大罷免,但如同前面所述,賴總統很明顯在後期已有收手跡象(也許是在「團結十講」飽受批判後打退堂鼓吧!),相信此舉應引來老柯不滿,若非如此,也不會在大法官任命案中,不以黨紀約束、開放黨籍同志投票反對兩位提名人。據我所知,其中一位教授,根本就是賴的嫡系,卻硬生生的被老柯否決,這臉可打得賴好腫,由此可知,賴柯兩人因著大罷免的歧異,早已心生嫌隙,致使老柯未來在黨團的權力,勢必大幅限縮。
當然,按老柯的份量,除非自己知恥進退,否則要他閃人,離開總召之位,難啊!但人不轉路轉,可以預見的,未來民進黨立院黨團應會增設諸如「副總召」的職務,安排賴自己的嫡系人馬,名為襄助總召,實則為了架空老柯而來。屆時,老柯若使起性子有所反彈,聯合其他派系制衡賴系,來一場立院奪權的寧靜革命,恐怕賴提前跛腳的噩夢,就會真實應驗了。
講了那麼多權力鬥爭的預測,最後,還是不免呼籲賴總統,民意永遠是最堅強的後盾。跛腳與否,絕非一黨一派一人說了算,即便輸了黨內鬥爭,只要總統願意回歸治理常軌,做出一番成績,終究還是有機會挾著主流民意,再一次絕地大反攻。
但該怎麼做呢?何妨思考回歸憲法「雙首長制」的精神,或許任命藍白黨籍人士擔任閣揆,太過矯情,但至少可以諮詢在野陣營的意向,找一位大家都能認同的非綠人士出任,最好還是具有財經專業背景者,好面對接續台美經貿談判的各項挑戰。
如此,因應全球局勢,選擇讓財經人士接任閣揆,卓榮泰院長也好以「階段性任務」完成,華麗轉身,而在野面對著自己肯認的人選,也不好事事抱持反對態度,行政院在推動相關法案上,絕對更加順利。這般達致多方共好的人事異動,才是最好的安排吧!
在後大罷免時代,朝野之間,究竟是持續對抗、抑或有和解的可能,全在賴總統的一念之間。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